中国人的家
全国

#IDA华人获奖设计师# 蒋缪奕

优居视界 2020-07-21 17:16:59 阅读量254898

遇设计 · 语生活  寻找IDA系列活动

1.jpg

体察生活温度--发现设计可能

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的国际影响力有目共睹,是对设计水平至高无上的肯定。历年来,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IDA的舞台上呈现于世界,为华人设计在国际大奖赛中争取了一席之地。

2.png

很荣幸邀请到金螳螂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上海设计公司执行总经理--蒋缪奕先生,做客我们的栏目,来聊聊关于设计他的生活,他的故事。

1.jpg

▲蒋缪奕

金螳螂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上海设计公司执行总经理

Q:在完成上海中心后的一次访谈中,您提到过大学老师的一句话,“真正的大师是能够独立完成或者组织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这位老师是您的启蒙老师吗?为什么他的这句话会给您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大学毕业之前,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跟我们分享一些收获,我的专业老师,说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小的空间,这是比较容易的,很容易就进入一个状态,但是你的专业能力还是比较单一的。那么怎么样体现一个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就是能够在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综合体,比如说我们酒店或者这种地标性项目,你能够在这个项目中负责或者带领团队把它完成,这个也是你的设计能力的一个体现。

我当时刚毕业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其实做一百个家装不如做一个五星酒店,因为你做好家装不可能带人家去看,那么你如果说做五星酒店可以让更多的朋友来体验。做一百个五星酒店,不一定有一个综合地标性的这种项目的影响力这么大。所以说当时这一个贯穿了我整个设计的一个努力的方向,最早从家具设计开始原始积累,那么到后来跟境外公司学习做深化设计,之后自己做原创设计。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经历了差不多二十多年的转型,最后正好有机会参与了上海中心这样的一个地标性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功能比较复杂,它有酒店、办公、商业,然后有会议、宴会,涵盖的比较广,当时我们在竞标的时候,就是说你找别的团队,他可能做某一类型很厉害,他不一定都有,那么我的团队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院,我是可以把这些功能都给串起来的。所以说后来我们很荣幸拿到了这个项目,我觉得从这个项目来说,也是对我前二十多年专业的积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考验。

Q:作为设计以及装饰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对于高端工装项目或私人住宅,他们两者在需求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实际上做设计,不管是工装、家装实际上都是为人服务的。那么工装的话它可能更多的是面对一个企业,或者说某一类人群。那么可能要在某一个类型里面把它的共性找出来,来做设计。那么私人的豪宅或者住宅,它是一个私人定制的,它可能就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去做定制的一个概念。所以说就是一个是共性的问题,一个是私人定制的概念。他们的区别就是可能私人定制的个性化会比共性的更强一些。

共同点实际上一样,首先你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功能,他的舒适度,包括一些品质的体现,三方面是贯穿于他们空间的。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055.jpg

Q:从毕业开始做家具设计,到如今带领金螳螂的团队走向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针对客户、市场或者我们的项目,这种不同的区分去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很多设计师一直在纠结的。因为很多设计师的专业性比较强,但跟客户打交道这方面会比较弱一些,而且有些甚至不愿意,因为很多设计师的个性很强,他不愿意去被客户所影响,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首先是要把自己专业做好,然后能够把客户服务好,博得他的认可,你才会争取到更大的市场。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想跟客户表达的东西未必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还有一个就是客户的需求,包括他的修养,都不一定能够和我们想象的是匹配的,所以在过程当中可能一直会提出各种各样的修改,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他不认可。那么我觉得这是个来回磨合的过程,因为他对你的不信任,所以先不要急着去设计,去跟他交朋友。然后让他觉得你是跟我同一频道的思维,然后慢慢去引导去改变他,这种会更好一些。但是很多设计师他不愿意做,都觉得这个不是我想要的,除非你开始不选他。你要选他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挑战,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根据各种客户的状况,你去征服他也好,或者说改变他也好,实际上对你也是一种提升。

Q: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实设计、市场、客户这三者之间难免有的时候会摩擦出火花,您是如何去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其实大项目要更好平衡一些,就是为名为利的概念,打个比方,这个项目甲方很强势,你几乎是不可能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下,那你就为利,就要有所图。那么如果这个客户他不一定有钱,但是跟你聊的很来,你能从名上面有一些收获。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首先要进入。进入以后,就是跟他交朋友,实际上很强势的客户,他不是说不愿意改变,是愿意改变的,但是短时间之内他是不愿意的,不一定会改变的。那么通过你的介入以后,在不停的交朋友的过程当中,不停的和他沟通交流,然后给他一些成熟的项目的体验,这个过程他会慢慢接受的。

Q:您这次的IDA获奖作品,是丽江纳街南诏府,能跟大家聊聊这个项目吗?

因为丽江本身有丽江古城、束河古镇,已经有成熟的古镇了。那么这个项目是在玉龙雪山古镇,是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完全都是新建的,它是要打造整个云南的非遗小镇,所以整个一条街上的店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这个项目我觉得就很有意思,能够把当地的纳西文化融入到我的项目中来,又要把云南非遗的这些文化融入到里面,把其中的纳西文化提炼出来,分解到我们每个空间里面去,要打造成跟常规民宿不一样的民宿。里面的每个房间都不一样,有的在墙上展示我们的东巴文字,有的体现面料的特别的纹理,还有特殊的一些器皿,就是把有民族特色的一些东西融入到里面去。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312.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315.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318.jpg

Q:随着金螳螂团队的不断扩大,除了做好设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为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团队的管理,您是通过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去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呢?

这么多年我也是从小团队一步步做到现在,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六十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现在解决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所有的数据是透明的,第二个是我们对团队负责人的权利是下放的,对员工的招聘有人事权,还有分配权。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帮他们梳理专业化,你要帮助他们了解他能做什么。因为很多人虽然说做设计出去都说自己是大师,但是他真正能够做什么不一定清楚的,我们要帮他去引导,最后说你这个是ok的。

另外我们要了解团队当中还有哪些资源是不足的,我要去通过外面去给他嫁接,去补这个短板,让他更有信心往前发展。然后就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Q:据我了解,目前金螳螂在组建一个把高校建筑、设计的资深教师、教授还有金螳螂合作的境外机构整合在一起的学习交互平台,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

金螳螂创建到现在已经将近28年了,创建初期的时候,我们创始人朱总就是以设计为龙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设计团队还是我们整个金螳螂所有体系里面最大的团队。从二零零六年我们上市以后,第一个是跟苏州大学,合办了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当时成立学院的目的就是给自己不停地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就是要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个就是后来在二零一二年年底收购了HBA美国最大的酒店设计公司,也给我们设计有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个以后,我们现在金螳螂内部有好多的院长都在各大高校任教。苏州大学里面的好多老师也都在我们公司,包括我现在一直在我自己的学校兼职教授。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最后你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返回给你的母校,能够给年轻的一批设计师一个指引,可能会更加好一些。

Q: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在未来的十年,我们的设计师可能会面临没有项目可做的局面。那么当下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来做哪些准备来应对这样的局面呢?

我们每年去国外看,比如欧美、日本,他们现在已经很少项目了,都是小项目比较多。那么我们当前是做的很火的状态,那就要居安思危了,十年之后还有没有项目可做。所以说我从三年前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做市场调研,跟我们未来的专业化方向的梳理。就是一定要在市场即将变化之前做好准备工作,现在的专业很ok,十年之后可能这个市场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很少了。所以我们是需要具备有研发能力的,对未来市场有判断的,预估的这样的一个团队。

Q:相比欧美建筑设计行业,您认为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通过我们收购HBA以后,我们近距离的深入去学习交流了以后,让我感觉到首先第一个是科学的设计流程,很严谨的一个体系。这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是开放的设计思维,所有的设计师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让大家互相讲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样更好。那么还有一个是,我觉得我们国内的设计师从文化修养,还有艺术方面,跟国外设计师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比如说,我们可能是要国外留学去体验,而人家小孩生出来三岁就已经在罗浮宫看最美的画了,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这种环境我们国内肯定要弱一些。现在好多国内的设计师,虽然说生活条件提高了,但是很多还是在追求利益方面会多一些。我觉得有了利益之后,更多的是要去不停的沉淀,去学习去看,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去看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都要去补课。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512.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515.jpg

Q:作为设计师,您的人生梦想是什么?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朝着您的梦想迈进的?

我们主要是做室内设计,不是做建筑设计的,室内设计的作品大部分的寿命就是十年上下,不会很长。比如说一个酒店装修十年之后就拆掉或者翻新了。家里最多十五年到二十年也要改动了。所以我们从事这个职业,我们能够给历史留下什么痕迹,这个是我一直在考虑的。

我们去欧美考察的时候,给我触动最大的一个是教堂,第二个是博物馆。都是几百年前的大师做的,它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或者艺术文化的传递。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也好,就要把这些东西融汇贯通到你的作品当中。那么能够更多的做一些永久性保留下去的建筑。为什么我前面讲地标性项目,一般这个是不会拆的。所以说我觉得设计师要有梦想,也要有情怀。不停的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做的,能够多留下一些东西,能够给后面的人传递我们的思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

Q:有想过假如自己今天不当设计师了,最想做的是什么?

做个旅行者。其实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经常出差不在家,但是每到一个地方做一个项目,我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的美食,了解当地的人文,然后我把每一个地方的这些串起来,可以分享给我的朋友,包括我的家人,我可以带我的朋友或者家人去体验。

那么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我不做设计了,我是不是以后可以周游世界,虽然我之前也跑了很多地方,心态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带工作目的去的,一种是完全放松的,去感受整个全球的旅游资源,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

Q:假如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过去的设计生涯,您会用哪三个?为什么?

初心、匠心、创新

初心:坚守初心,我从一九九三年开始学这个专业,到后来大学一直是学这个专业,这个初心是不能变的。

匠心:那么后面要一直坚持,专注的去做,就是我们的匠心精神。

创新:这个是我们一直的目标,因为我们现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说对我们设计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是要做好设计,还要不停的跟新事物去与时俱进,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真正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师。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617.jpg

从设计到生活,在与蒋缪奕先生的采访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始终坚守初心,多年来不停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希望可以做一些能够永久保留下来的建筑,给后面的人传递自己的思想。感谢蒋缪奕先生带给我们的分享,也期待未来蒋缪奕先生会有更多打动我们的作品,不断地去惊艳这个世界。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656.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659.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729.jpg

责任编辑:苏州站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