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IDA华人获奖设计师# 杜宏涛

优居视界 2020-07-29 20:43:17 阅读量94446

遇设计 · 语生活  寻找IDA系列活动

1.jpg

体察生活温度--发现设计可能

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的国际影响力有目共睹,是对设计水平至高无上的肯定。历年来,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IDA的舞台上呈现于世界,为华人设计在国际大奖赛中争取了一席之地。

2.png

很荣幸邀请到上海海华设计设计总监--杜宏涛先生,做客我们的栏目,来聊聊关于设计他的生活,他的故事。

1.jpg

▲杜宏涛

上海海华设计设计总监

Q:您曾经说过,在设计领域的乌托邦与工程领域务实的矛盾中,坚信存在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第三个选择,这第三个选择是什么?

通常设计师的一些方案和实际工程会出现一些矛盾,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描述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些差距,而这些差距之间,我们认为导致的原因是我们无论是对理想还是对现实的理解,都是不完整的,是片面性的。通常我们面对工程的一个问题,会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你会发现又出现新的问题,然后我们不断的提出方案,不断的去解决,始终是在反复的。这一种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探索,去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

就像美食节目里面描述的,一种食材在特定的环境和温度之下,慢慢的会变成另外一种食材,在节目里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转化。其实我们工程中的探索或是转化,会让大家得到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答案。因为本来这个答案就属于现实,也属于一开始我们确立的理想,只不过它存在于我们一开始对项目的意识范围之外,所以我们把这种转化和探索出来的意外的结果,称之为第三种选择。

Q:在接到项目后,很多客户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空间,您是怎样去挖掘客户的真正需求的?

通常设计师了解项目,了解需求,是通过业主的任务书,一份完整的任务书里,会对他们的组织架构有一些描述,包括他们的一些需求,他们做事情的计划以及他们最终想要达成的目标。通过这样一份完整的描述,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业主到底想要什么,但事实上现在项目越来越大,而且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导致了这种现象发生了变化。

一个项目利益的直接关系者,也就是说他的决策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我们会接到一份又纯粹又模糊的任务书,这份任务书已经变成了他们所有需要以及问题的一个清单。仅仅通过这些清单,你是无法了解项目本身真正需要什么。这么多年经验,我们发现只有和项目的决策者进行直接的沟通,大家一起去探讨、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去改变生活,这是唯一的途径和机会。

Q:当设计方案与客户的想法相悖时,您是坚持自己的方案,还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两者是否可以兼得?

当然是兼得,客户的需求和愿望,就是项目的目标。而设计方案仅仅是设计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种技术手段的呈现。当我们呈现的效果和业主的目标或项目的目标是一致的时候,那么方案就过了,这是最佳状态。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当你的方案和业主的意图或者目标相违背的时候,当然要改方案。坚持的时候也有,那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围绕着目标,甚至有时候会更好的去展现,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但双方可能由于沟通或者是理解上的一些差异,导致对方案产生一些误解,在这种时候,我们会坚持自己的方案。我觉得这种坚持并非只是坚持自己的方案,更多的是对项目以及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一种坚守。

Q:之前是否有一些方案或者项目出现过类似情况,客户的需求十分有个性,但是与我们的设计相悖,您是如何去处理的?

花时间,几年前在杭州西溪有一个项目,我们接到了一份以前从来没接到过更完整的一份任务书,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它,但是随着我们去了解场地的一些状况,甚至包括平时对这个企业的一些了解,我们觉得这里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偏差以后,我们大概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这家公司以前开的所有酒店都走访了一遍,去发现酒店本身的一些优点,甚至存在的一些局限和不足。然后我们再结合他们企业,包括企业自身发展的经历,去做了一个综合的考量以后,我们把他的任务数据彻底推翻了,再讲出自己的理由,从对于他们组织的理解,对于他们项目的理解,以及他们未来发展计划的理解,我们提出来自己的一个解决方案,当时汇报的时间很长,最终业主说我们第一次打交道,但是这么多年你和别的设计师比起来,是最了解我们的。当然结果就是方案通过了。

Q:据了解,您是凭借《臻太极会所》在2018年荣获IDA*APDC世界设计冠军联赛大奖,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创作历程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项目,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这个项目不大,大概四百多平方不到五百平方。但是我们整个项目做方案大概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去了解项目和业主他本身具备的一些优势,以及它存在的一些局限。

整个过程我们就做一个动作,就是倾听。去倾听业主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他们的一些传奇,我认为带有传奇性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一些活动,去倾听项目本身的需求,包括去倾听行业的需求。它是一个太极会所,在业界有各种各样的太极会所,我们希望包括业主也希望做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在这里面如何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应该如何去布置这个场地。事实上我们发现,我们完全沉浸在这些倾听来的信息中,会有一个神奇的结果,你会发现答案,它会自己慢慢浮现出来,很多项目都有过这种感受。

Q:您之后会延续臻太极会所这个设计风格,再去创作第二个臻太极会所吗?

设计风格和工作是设计师工作方式的一个外部呈现。我们当然会去延续这一种方式,但既然是第二家,那么它的场地、各方面的条件肯定会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沿用我们的工作方式,它呈现的效果一定会不一样。事实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二家,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家它是属于会员制的,这个会所的建立源于一个太极老师叫戴维。他多年的教学,以及他本身在太极领域里面取得的成就,拥有了一大批的粉丝和追随者。以往大家跟着老师去练拳,不一定有统一的场地。后来老师从四川来上海,一些会员们去筹资,成立了这个太极会所。当然它也会有一些新的粉丝加入,那但它面对的还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所以我们对他整体的定位是在于本身它又能练拳,又是对太极文化的宣传的一个场地。

臻太极的第二家店,它是属于商业运营的一家店,面对社会大众,去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练太极。在这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随着对太极的不断了解,我们发现原来它和我一开始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它带有普遍的一个全民健身的性质,我们希望它里面的氛围是更加亲切的,让人路过以后愿意进来看一看。所以第二家店我们更加注重它的一种开放性和亲和力。

Q:现在新兴设计师大部分会给自己定位一个设计风格,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这种现象我觉得看起来是喜忧参半。让人感觉到欣喜的是,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们很早就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面对世界面对问题的一套方法论,那么他逐渐形成了把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沿用在自己的工作中,人们会发现他具有了某种风格。

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现在市场上所谓的风格有一种泛滥的趋势,就是单纯的以审美为导向的这种风格形式当然美很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漂亮而去漂亮的这种风格,不但对项目没有帮助,甚至还会让客户对设计师这个行业产生一种误解,我认为这可能也只是一时的现象。

Q:疫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居家环境的需求,您认为未来的设计市场会以怎样的趋势发展?

设计行业和所有的行业都一样,它的发展未来一定是变化越来越快,日新月异,这个词在我刚入行的时候,三十年前,它是一个带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而到了今天,恐怕它已经变成一个对客观现实描述的名词。

如果说设计方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天气预报里面的风向,今天刮南风,明天刮北风。如果说设计市场就像一条大河不断的往前,奔流不息,而风它能让水面形成涟漪,泛起波浪,但它却无法影响河流的方向。我们对这个市场未来的理解,它一定会往前,至于哪里是前,前面有什么?我并不知道。我觉得我们只要随着河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然后作为跟着河流前进的风,不断的去兴风作浪而已。

Q:您是否会跟随市场形式改变自己的设计方向?

会,会做不停的尝试。但俗话说得好,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如果设计团队想要生存,作为设计师想让自己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能够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变化会一直存在,而且节奏会越来越快。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还相信如果有一个好的绝招,可以用上十年二十年,但现在你发现似乎每一天都需要去看待我们应该如何去工作,如何为现在的社会,我们的项目去创造价值,需求变了,那么我们要去实现这种需求和目标的方法肯定也要一直改变。

Q:您最赏识的设计师是哪位?他的哪一个设计打动了您或者是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我认为设计就是设定目标,计划实施。我自己最佩服的一个设计师是诸葛亮。比如说大家都广为人知的,借东风、火烧藤甲兵、空城计,只不过诸葛亮把他的本领放在了军事领域里面,但现在大家常说商场如战场,其实我们也是每天和客户去联盟,然后如何去帮他们占领市场,去超越他的对手。像借东风,你知道他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还要有对形势的把握,这就是他的学识。像火烧藤甲兵,除了对周边的山川地理条件要了解之外,他还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甚至包括对方领军大将的性格,那么这就是他的眼光。空城计更加妙到好处,除了我们前面说的这些之外,还要加上自己非凡的勇气。我觉得学识、眼光、勇气,让我对这位设计师非常敬佩,也是对我工作影响最大的一位设计师。

Q:有想过假如自己今天不当设计师了,最想做的是什么?

在从业大概五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候年轻,我就想改行试试。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个饭店,是我们当地最高级的一个饭店,开了以后就去饭店当了经理。但是我在这个行业的话,应该随着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之后,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一个饭店的发展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过了几个月我发现,我为这个酒店做了什么贡献?我看这个地方需要改造一下,可能灯光就餐会更好,那个地方可能需要改造一下,可能更便于我们的传菜,可能最后我把整个饭店的外立面都改造了,我觉得它应该更具有海鲜城的特色。三个月下来我发现虽然改行干了饭店,但是我依然还是以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在饭店里去工作。后来我就死心了,又去干设计师,一直做到现在,再也没产生过这种念头。

Q:假如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设计生涯,您会用哪三个?为什么?

学习、思考、实践

原以为大学毕业自己学了很多,后来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好像了解的东西不够多。我们在相对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去开阔眼界,去了解世界的变化。接着我们就需要思考,我们学了很多知识,通过思考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本领,把这种本领再放到实践中去验证,然后会获得短暂的沾沾自喜,突然发现好像又变了,然后再去学习,再去思考,这可能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9.jpg

从设计到生活,在与杜宏涛先生的采访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在应对每一个具体和复杂的挑战任务时,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客户的意愿和项目本身深层次状况的发掘,使得呈现一个完美的设计空间。感谢杜宏涛先生带给我们的分享,也期待未来杜宏涛先生带给我们更多有价值的作品,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656.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659.jpg

微信图片_20200721172729.jpg


责任编辑:苏州站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