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资讯|肆月天 · 2021设计再校准

优居视界 2021-04-15 20:03:40

【腾讯家居 设计频道】“肆月天2021 · 设计再校准”圆满结束,设计大师梁建国与15位行业先锋抛开理性,听从内心重新“校准”设计思维,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由对话。

1 头图00.jpg

活动主办方: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INTERIOR DESIGN、共合设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1日

活动地址: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

 01 设计再校准 · 主题分享 

 今年是我们设计人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机到了。

—— 梁建国

2 梁建国00.jpg

梁建国

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

制造·中创始人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

今年这个题目我觉得特别好:设计再校准。设计走到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走下去。2021年最大的变化有几个方向:一个是世界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人类在重新建构一个新的方式。我认为未来新方式的关键是不停地叠加,去建构一个新的逻辑。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就是由于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我们活得才有意义;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不敢退休,也不敢怠慢。

我认为还很有意义的就是挑战自己,再否定自己。首先要改变的是思维,就是怎么共生,怎么去形成一个新的生态。什么叫设计?我们到底是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还是解决一个社会性的、更长久的问题。在这么好的时代,有这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干什么?我认为今年是我们设计人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机到了。

一个成熟的行业应该营养很丰富,但是我们现在“长得很胖”却缺乏一种营养——质疑。

—— 赵虎

3 赵虎00.jpg

赵虎

Interior Design China

出版人

一个成熟的行业它应该营养很丰富,但是我们现在“长得很胖”却缺乏一种营养——质疑。作为设计师群体,如果没有质疑的人我们永远没有进步,我们会完全丧失动力。我尝试质疑过很多东西,有些东西是对的,有些东西可能环境不对就没发展起来。比如2000年我做了一个电商网站,当时我想的是在鼠标上一下单,物品就送家里去了。显然这个趋势预测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什么程度我们似乎没有想。现在稍微想一想,很多现象它真的对吗?希望质疑的这种思想能贯穿到每个人工作的始终。

精神比物质更值钱。物质满足需求,精神创造价值。

—— 徐青野

4 徐青野00.jpg

徐青野

Design Brother Architecture & Interior

创始人和设计总监

我主要在研究35岁以下高荷尔蒙的消费群体。什么叫高荷尔蒙的消费?所有高消费或者不理智的消费和荷尔蒙是完全挂钩的,比如同一瓶水摆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标价。在这个体系里,可以概括出物质的本质是情绪,精神比物质更值钱,物质满足需求,精神创造价值。35岁以下的人是最容易产生冲动式消费的群体,这是充满最多幻想和最多可能性的年纪,因为它的包容性更强,试错性更强,对时间的消费力最强。很多冲动消费指引的不是结果,是当时的一种状态。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看到中国设计的强大,这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 吕爱华

5 吕爱华00.jpg

吕爱华

吕爱华空间设计研究室 设计总监

设计再校准不只是设计精细化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好,事业也好,要进行自我反省。那天和朋友聊到,国外有个设计师做的虚拟空间,被国内一些设计师加工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空间设计。他打趣说“这个设计师为全中国的设计师贡献了设计概念图”。我听了挺难受的。我认为在设计行业里,大家的设计技术都是非常强的,我们不比别人差,包括敬业精神、拼搏精神以及智慧等各方面。中国因为疫情被全世界瞩目,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看到中国设计的强大,这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革命其实是一种成就,因为它可以通过你的设计改变很多东西。

—— 蔡蛟

6 蔡蛟00.jpg

蔡蛟

北京蔡仕空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像我现在是40+的人,到底是什么动力让我们有激情坚持把这个设计去做下去,我认为是寻求到一些成就感。以前大家认为设计是创造很美的感受,很美的形态,是创造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我们是不是可以变成去改变,用「革命」的心态去做设计。革命其实是一种成就,因为它可以通过你的设计改变很多东西,通过设计商业空间改变商业的东西,如果设计住宅就是改变生活的一些方面。我们作为“革命者”,从而获得、享受这种改变带来的价值或者成就。

你要想真正地在设计行业中,在未来的变革当中继续做一个牛人,就应该坐怀不乱。

—— 孟也

7 孟也00.jpg

孟也

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WHYGARDEN中国原创家居品牌创始人

说到焦虑这个话题,我觉得我的焦虑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来源于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还有关于面对对于未来的焦虑。其实设计这个行业到今天风风火火不过30年,这些年很多人其实都在不断的焦虑中,不断的自我否定的前提下有巨大的成长。焦虑是激发我们思考的动能。在焦虑中前行有很多的收获,但你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清楚自己坚持的是什么。你要想真正地在设计行业中,在面向未来的变革当中继续做一个牛人,就应该坐怀不乱,去感受变化,迎接变化。

校准就是一种降低误差的措施,对我来说需要把握三个层面:澄清、匹配和协同。

—— 生萌

8 生萌00.jpg

生萌

博洛尼 首席设计师

校准就是一种降低误差的措施。因为现在互联网加上生活的快节奏,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内在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要降低校准的话,通过一下三点:

第一个,澄清。我一定要向业主方澄清我要什么,统筹思维,系统地帮他考虑。第二个,匹配。我们专业化的知识要跟他有所匹配,还要有个性化专属的设计风格。第三个,协同。我们跟客户虽然是甲乙双方,但是一定要打破甲乙双方。我们彼此合作,彼此赋能,彼此成就,摘掉甲乙方的认知感,让业主方对我们非常认可。我们要追求极致,力求让业主认为这个设计是完美的,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赋能。

我们做设计要随意一点,从容一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 石海峰

9 石海峰00.jpg

石海峰

置合美舍联合创始人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有一个认识了十多年的客户,我和他碰方案一般在凌晨12点,第二天早晨他会起得很早继续跟我探讨方案。我问他是不睡觉吗?他告诉我说:“人以后要睡很长时间的觉,现在我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去。不管是玩儿,是工作还是其他。”这对我的影响很大。和朋友交流以后我认识到,我们做设计要随意一点,从容一点,有些事情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没有必要那么计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代设计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准星调到某一个固定的点或是某一个固定的素材和方向,我觉得应该是“为所欲为”的。

—— 赵益平

10 赵益平00.jpg

赵益平

山乙建设创始人

山乙山合创始人

东久饰创始人

作为70年代的设计师,从我们接受教育起到现在,是一个慢慢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开放的过程。还记得我曾经学建筑的教材里就有梁志天,我们最开始都学习梁志天,之后便开始从单一渐渐走向多元化。我们和这个时代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一直不停地更新校准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确定某个校准目标,如果一定要有,那么最需要校准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心态,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我自己。

校准是一个认知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在经历,寻找自己。

—— 刘道华

11 刘道华00.jpg

刘道华

LDH刘道华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

前几年大量的客户老在找我说:“刘老师,你给我做一个网红拍照打卡的餐厅,市场特别需要这个。”项目本身是有价值的,只是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设计的最终方向。所以,设计究竟是什么?设计就是形式,未来的设计还是要回归自然的状态和人的本质。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不会做设计了。我们未来究竟要做什么,目前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思考自身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客户、未来的设计所面临的方向。

设计的脚步从未停止,创新从未停止。看到昨天想到明天,做好今天。

—— 杨梅

12 杨梅00.jpg

杨梅

十二间  创意总监

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1901年,有一个设计师叫小奥格登,是120年前家居配饰行业的鼻祖,他在林肯市用装饰的手法做的家装,那时候我们还在清朝。

1904年,全球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每一个房间都可以独立控制温度。同年,中国清朝正在举办科举考试。1905年,艾尔希·沃尔夫,诞生了室内设计师的奠基人。同年,清廷废除凌迟等重刑。  1909年,小奥格登·科德曼协助艾尔希·沃尔夫设计了曼哈顿东71大街联排别墅并邀请媒体和公众参观,样板间由此诞生。同年,美国人在中国建设清华园,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44年,汉斯·瓦格纳设计了“中国椅”;多洛西·德雷帕创造了35000美元设计费纪录,大约能买18个北京四合院。1946年,计算机开始辅助设计……

 校准,就是回归到我们的初心。

—— 殷志伟

13 殷志伟00.jpg

殷志伟

MIX UP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无论是五十知天命,还是四十不惑,对我们来说,都是挺好的年代,都是“当打之年”。就我自身来讲,我更希望的是带动,把自己做好。在和我不到5岁的儿子交流中,我发现,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做好自己,这比语言上的说教更重要,因为他在看。我们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团队,我们应该把这些正能量,把我们确认的目标认准、做好,我们才能够回到我们的初心,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掉。

我们要校准什么?我认为就是日常,如果一件事情是你所喜欢的日常,那就是靠谱的。

—— 陈大瑞

14 陈大瑞00.jpg

陈大瑞

Maxmarko 木美品牌创始人

CHEN DaRui 品牌创始人

从设计的源头到今天;从手工艺、工业化到数字化的当下,设计已经从个人行为发展为团体行为。今天,一定是在全面协同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更好的设计,设计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队成员会根据个人的特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每一环都很重要,所以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自我的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日常,就对了。 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尤其对于未来的呈现状态来说,一定是多元的。我们需要建立自我观念,并且从心理上拆除原有的东西。这个建立,不是物理层面的建立而是在心理层面上的建立。此时正是我们进行自我观念的梳理和建立的最好阶段。

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研究表象的视觉上。而更应该挖掘设计背后的内容。

—— 薛漓

15 薛漓00.jpg

薛漓

麦驰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设计再校准,做了20年设计了,那什么是设计?在中国,大多数设计师是在做风格、视觉效果,更接近于艺术家的工作。艺术家是什么人呢?是感性的,是可以不管不顾、偏执的人,是制造问题的人。而西方的设计师是在做系统的设计管理和计划,是理性的、严谨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这是很不一样的底层逻辑。

我们与其在被动逃避中纠结,不如主动选择,主动拥抱,这是一个过程。

—— 吴巍

16 吴巍00.jpg

吴巍

吴巍Design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只有自我,是从自我到无我的过程。当你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你肩负的责任一定超越了你的家庭属性,有社会属性,这个转变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是在用作品发声,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用观点发声。从自我探寻到我无的过程,谁都不能拒绝历史的车轮往前走,我们也不甘于自己的能力局限在一定的程度,我们都会提升和成长。我们与其在被动逃避中纠结,还不如主动选择,主动拥抱,这是一个过程。

 02 观点交锋 

组建肆月天的意义在于营造一场关于设计的自由交流,设计师的日常琐碎而又烧脑,彼此之间既有相同的苦恼又有不同的思想,需要有一个出口把日常的想法抛出,也许会引起争议,也许会点亮对方,都是一种对话的力量。

接下来,这一场精彩的自由探讨环节,设计师们纷纷解开束缚,抛出想法,直指当下的症结,袒露内心心声。让我们细心聆听,打捞这些有趣的声音。

【孟也】其实每个设计师也好,或者是我们身边的人也好,我看到他们的成功很多是来源于“不服”,不服才有未来,因为不服才焦虑,因为不服才去找路径。只有这种不服才能让我们走出新的路,这个不服会让我们看到明确的成长目标,优秀的人能够抓住机会,向外界学习,把这种不服变成一种「虚心的不服」。这是比较良性的发自内心的本真的设计进化,说大了是一种进化,说小了就是在不断的不服中去学习、然后超越自己,其实不服某种意义上也是说“不服自己”,然后战胜自己。

【赵益平】我团队的年轻设计师他们有非常先进的设计逻辑和天马行空的思维。但我个人觉得他们自己特定的设计方法也好,设计思路也好,是比较单一的。当然,在我们这一代不断拓展、不断往前的设计师当中,不排除经验主义,但我们对于整体的设计逻辑的掌控还是更有高度的。

另一方面,我更喜欢平行对比,把我当年时候和他们现在对比,我发现他们真的是非常「恐怖」。年轻一代设计师在综合领域中看也许是比较单薄的,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真的非常强大!

【梁建国】其实我是比较服的。我自己的性格是,我服了以后才会去努力、去吸收。我觉得年轻人比我们牛,我的员工必须比我牛,我的学生比我牛,不比我牛我就是失败者。本身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个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服,服了以后才会进步。我经常会做一个事,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鼓动几个比你牛的人在你旁边,这样才会进步,因为你找到了竞争的载体。你必须要去设定一个要对方「又服又不服」的关系才有意义,这个矛盾永远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蔡蛟】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就像刚冒出来的桠,特别美,充满着活力,花盛开的时候也非常美,甚至花凋谢的时候掉在地上也很美。我们处在哪个阶段就有这个阶段能够找寻到的美。没有谁最牛,谁服谁,每个阶段都能做到这个阶段他应有的美。

【薛漓】服不服?怕不怕?服,必须服,因为年轻人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惊人的,我们也年轻过。老设计师越来越保守吗?不是,是越来越关注设计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关注人、人性和人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和方式,或者说更关注其本质。所以你发现有经验的设计师做设计的时候“美不美、丑不丑”根本不重要。所以结论是不怕,也不需要怕,设计师必须保持好奇心、学习力还有热情来不断完善自己。每一个甲方都会找到和自己匹配,持相同理念和价值观的人来达成合作,这是一种对应关系。

【杨梅】我曾经也很焦虑。直到看《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伊能静都50多岁了,都可以放下自己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何况我30多岁,有什么好焦虑的?我每个星期都会花一点时间思考我做得好的和不好的,以及别人哪些做得好的值得我学习……我都会写下来给自己制定成目标,如果做了没做好那是你的能力问题,如果你想了但没做,就会遗憾。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设计,我也是。我们既然选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拼尽全力地做,即使遇到了挫折和打击,只要因为热爱,还有一份契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刘道华】人一辈子,借鉴与成长肯定会伴随一生在职业道路上,所以我觉得不是不服,每个人有他服气的点,所以借鉴与成长是我的第一个路径。从90后00后身上能够感受到更年轻,更有活力,或者匹配现代生活方式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敬畏的。对于和00后、90后未来的竞争是不是有压力我觉得都不重要,因为你未来总会找到你的那一片天地。

【殷志伟】前段时间在小区里,保安问了我三个问题,是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层面的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反复深思:就是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了我们所热爱的事情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走?也呼应了今天的主题:设计再校准。我们应该校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找回我们自己。

【吕爱华】最近有机会跟年轻的设计师上课,我上课会把我的资源,做设计的感受,包括我走的弯路都是毫无保留地跟大家讲。我觉得这是一种放空的方式。当我把信息说出去的时候我下一个感受就是我得赶紧输入,从各个方面填充自己,让自己更加充实。充实完了我会总结,又再继续输出,输入。这样循环的方式,会让我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很适合我。

【张咪】今天的主题是“设计再校准”,我感觉其实这句话不应该单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定义它。另一个考虑的方向就是我们服务的群体——消费者。我们服务的消费者能不能认同你的设计,理解设计的价值和含金量。设计师除了在专业领域内做到走向世界舞台,设计师也同时担负着去引导我们服务的群体的审美,对品牌的认知和对设计师的认知的责任。

【陈大瑞】我们的不服,首先是建立在“服”的基础上,然后不断地学习、思考。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学习之后树立自我的观念和意识,这就是创新的本质。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就会随波逐流。英雄立长志,狗熊常立志。立常志其实是一个“愿打”的目标,常立志是你根据这个目标如何做战术变化。15年前我还处于一个家具设计很苦的阶段,这个时候能不能抗得住,就看能否用室内设计的发展规律去看这个领域。我觉得现在对产品、对家具设计的理解是不够的。年轻的时候我靠的是自我的拼搏,我有的是体力,年纪大的时候靠的是一个「享」字,就是分享。能不能在这个阶段建立自我分享的机制、团队分享的机制就能够实现你设计的常青。

【石海峰】我觉得服也好,怕也好,没有关系,我觉得首先是要正视,它的存在有必然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自然的法则,不管90后也好,00后也好,10后也好,出现是必然的。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去正视这件事情,正视这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年轻设计师的进步。另外还要多读书,多看历史,以史为鉴,能让自己有更清晰的意识,自己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自己走到哪一步了,前面有很多人跟你是一样的,知识历史属性不同罢了,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做。

【生萌】我很服,服在座的各位,大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想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意义就是我想超越现在在做本职工作的自我,本职工作就是现在从事的事业,能不能走出这一块,这是我一直想做的。

【吴巍】我分享三点:第一,要一直年轻。成年人太多被经验所累,被判断所累,被各种之前你的认知所累,这一切的一切阻止了我们年轻。我希望向小朋友学习,重回纯真,重回真实。第二,要一直开心,不要违背内心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第三点特别重要,要一直健康。如果我们没有在青涩的年纪具备不可一世的成就,大家拼的就是健康。大师是一条漫长的竞走的道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唯一的大师,所以健康特别重要。

 03 精彩瞬间 

19.jpg

文章来源:共合设

责任编辑:吴冬敏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