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天地、改出幸福感

优居视界 2021-12-15 13:11:58

解决急难愁盼 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天地、改出幸福感

image004.jpg

改造后的武昌区首义小区

image006.jpg

江岸区协昌里小区加装电梯方便居民

image008.jpg

武昌区宝安花园小区锅炉房改造成的党史教育基地。

image010.jpg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幸福食堂受到老年居民欢迎

image012.jpg

江汉城资进驻西马新村,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市房管局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推动工作不断向前,让居民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一年来,完成了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全市党建引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修订完善了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初步形成“1+1+N”的政策体系和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体制,构建起规划引领计划、计划明确项目、标准保障品质的推进机制。

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改造379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7.63万户,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完成3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于10月份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今后四年,市房管局将持续发力,按照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要求,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且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民意征询到位 居民众口就不会难调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高层住户拍手称赞,低层住户却担心影响光照;闲置用地改造,有人希望修建停车场,有人希望多种花植树,增加小区绿化面积……改什么、怎么改,众口难调。

如何协调好居民意见,把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上?关键在于反复沟通、决策共谋。

开10次对话会征集民意

长航新村属于汉阳区洲头街道建港社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6层高的多层板式住宅为主,共有33栋楼、1948户,楼栋数量大、改造范围广、居民意见多。

在汉阳区房管局和洲头街支持下,建港社区成立工作队,先后举行了10次居民对话会,并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改造建议和需求。经过研究和沟通,改造单位对原改造项目进行提档升级,并增加了立面粉刷和排水优化。

“每隔三层楼安装一个可伸缩的板凳和增加晾晒架,是我的提议,都被纳入改造意见。”居民郭开琴说。“我们家漏水大难题解决了。”居民江定芳介绍,因家里漏水,她提议在整栋楼外面增设污水排水管,也被纳入改造中。

由于尊重民意,居民热情很高,充分的参与换来了理解和支持。

改造中多轮征集居民意见

洪山区康居园小区建于1999年,内有38栋楼房,1637户居民。施工队一进场,区房管部门就开通并公布了专线电话,畅通居民反映渠道,耐心处理居民诉求。

改造过半,该项目开展了第二次居民调查,共收回1400余份居民意见调查表,对改造方案和施工进行了优化。针对反映强烈的强、弱电线路凌乱问题,市、区房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推进了强、弱电入地。

小区采取企业出资、集中建设,一缆入地,多家共享,先新建、后拆除的方式进行改造,大大缩短用户断网断电时间,减少居民不便,小区“蜘蛛网”消失了,居住环境提升明显。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老”居民住上“新”家

因年代久远,小区逐渐老旧,顶楼漏水、墙面渗水、路面积水、停水停电停气也时有发生,让老小区居民们苦不堪言。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以实施基础类改造为重点,把居民“急难愁盼”的项目优先列入改造清单。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居民们纷纷感觉自己又住上了“新”家。

用心搬走违建“绊脚石”

今年9月,江汉区唐家墩街九头鸟小区老旧改造拆违工作全面完成。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居民在楼顶搭建防雨棚或搭建砖瓦房,7栋房共违建40处、面积达2900平方米,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绊脚石”。但这个硬石头最终还是用“心”搬走了。

拆违之初,居民钟师傅情绪激动,坚决反对拆除雨棚。工作人员除向钟师傅宣讲政策外,还请来设计师和施工方专业人员现场解答困惑,此后钟师傅不仅同意拆除,还主动配合社区动员街坊拆除违建。

居民梅师傅家中成员多,面积仅40余平方米,只能在楼顶搭建房屋。香江新村社区主动带老人去户籍地申请公租房,帮她跑手续,老人很是感动,最终同意拆除违建。

另一户居民叶婆婆起初声称绝不同意。社区积极联系施工方上门维修,解决其外墙渗水问题,叶婆婆终被工作人员的执着与热情所打动,最终在拆违通知书上签字。

“这小区改造太走心了!”

“新换的单元门和安防系统让出行更加方便,再也不用为漏雨而发愁担心,这小区改造太走心了!”青山区园林小院小区居民有感而发。

进入该小区,呈现在眼前的是整齐划一的植草砖和透水砖,干净的沥青路,规整的停车线……小区紧邻青山公园,通过院墙透绿的改造,公园的绿色也“透”进了小区。

在这里居住十余年的田女士介绍,改造之前,小区内又脏又乱,原本正中间一个大花坛,因多年无人打理,里面堆满了杂枝散叶,既占地方又影响美观,搞得居民户外活动、停车都受影响。改造后,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坛被填平变成干净的沥青路,地面划着整齐的停车线,门栋前是刷脸的门禁系统,安全居家的氛围愈发浓烈了,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小区改造好 200户老居民搬回来了

因为小区破旧、环境脏乱,77岁的循礼西马片小区居民孙华明曾搬离这里6年,改造后又搬回来了,同时对老房子进行了装修。循礼社区党委书记刘海艳介绍,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后,已有大约200户像孙华明这样的老居民回来了。

刘海艳介绍,这里最早是一片棚户区,1983年前后建成了楼房,因年代久远,房屋时常出现漏水、渗水等问题,“很多居民因为生活不便,陆续搬走”。

孙华明回忆到,2015年她被孙子接到盘龙城居住。今年有一次回小区参加党员活动时,看到了变化:楼顶平改坡不漏水了,地面管道改造也不积水了,她又开心地搬回了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老小区。

 公共设施提档升级 老小区“改”出高品质生活

新建的商品房小区里有电梯、有停车场、有活动场所……这些曾让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羡慕不已。如今,加装电梯、停车场优化、功能用房建设等提升和完善类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逐步纳入范围,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装了电梯 上楼再不用歇脚了

“装了电梯太方便了!”今年8月,江岸区协昌里小区9栋业主盼望已久的新电梯正式投入使用,大家纷纷感叹:终于实现上下楼自由了!三单元7楼的廖伯伯夫妇80多岁了,以往老两口买完菜上楼要十几分钟,如今10秒就到家。

协昌里小区9栋建于2000年,楼内三个单元42户人家,年纪最大的98岁。由于没有电梯,住在高层的老人们只能尽量减少出门次数,遇到身体不适要去医院,每次上下楼都得停下来歇两三回。出门难,是老旧小区多层住户的共同难题。去年改造工作启动后,业主们纷纷提出加装电梯诉求,如今终于如愿。

废旧锅炉房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废弃的锅炉房,改造成了家门口的党史教育基地,居民也有了更多活动场所。”66岁的武昌区南湖街道宝安社区居民潘国梁说。

1998年宝安花园刚交房一年多,由于供暖费用高、运营难,原有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锅炉房就被闲置了,成了垃圾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锅炉房成了期盼已久的活动阵地,修葺一新的场馆改造成了上下两层,面积近1000平方米,还将党史知识、南湖文化等内容打造成文化长廊,设置有初心小院、邻里议事厅、共享书屋等多功能空间,充分将居民活动与党史教育融为一体。

老小区有了康养中心 

借老旧小区改造之机,循礼社区打造了康养中心,建设了“一中心两厅两站”(康养中心、爱心共享餐厅、便民服务厅、休闲驿站、健康驿站)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了实用而温馨的服务。

共享餐厅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美味的饭菜,“休闲驿站”里有图书室、茶话室和活动场地等,“健康驿站”则以体检室、按摩室为载体,将社区医疗和健康休闲结合起来。

居民郭老师说:“康养中心大家都喜欢,几个老哥哥老姐姐没事就在这里活动,家里人也支持,我们感觉很幸福。”

同样,家住常青花园四小区的谢爹爹老两口也对新建的老年幸福食堂赞不绝口:“这个幸福食堂干净又实惠,解决了我们老年人的大问题。”

改得好还要管得好 长效管养让美好生活有保障

完成硬件改造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老旧小区不仅要改造好,更要管理好,建立长效管养机制,才能让幸福感持续,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我市坚持改管并重,将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后期管养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相辅相成。通过推动党建有效覆盖,创新物业服务模式,开展“物业牵手”帮扶行动等,让老旧小区有了“管家”。

红色物业进场 小区变得又干净又安全

汉阳区龙灯里小区建于1997年,是还建房小区,共有居民684户,约六成是老年人,以前没有物业,今年实现红色物业托管。

73岁的莫昭琼是龙灯里小区的第一批居民,是小区环境靓化的见证人。她说,几年前的龙灯里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苍蝇、蚊子和老鼠成灾,治安环境也不太好。小区完成改造后,红色物业进场,环境卫生有专人打扫,小区颜值越来越高。

而在汉阳的另一个老旧小区永开商住楼,变化也很明显。“新物业进场,我们有了‘院墙’,感觉安全多了。”居民刘阿姨说。红色物业建了镂空的铁艺栅栏将小区与外部空间隔开,增加了小区防控安全性。

近年来,武汉市以“红色物业”为抓手,持续扩大全市物业服务覆盖面,推动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成效明显。

片区联管 探索“物业城市”治理模式

12月7日上午,一场物业进驻仪式在完成老旧改造的西马新村小区举行,武汉市江汉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汉城资)正式接管小区物业管理工作。

今年9月,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办事处与江汉城资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协议,唐家墩片99个老旧小区纳入武汉市片区联管打包服务的首批试点,探索老旧小区“物业城市”长效治理模式。西马新村小区改造还未完成,江汉城资公司的管家就提前进驻了。“光是小区的小广告管家们就清理了一星期,天台和小区的垃圾清了半个月拉了20多车。有专业的物业真好。”小区居民熊汉运说。

“通过街区一体化的模式,将整个街道和其内的老旧小区打通,实现街区全域化管理和长效治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效率。同时,我们以‘三个一点(政府出一点、百姓给一点、经营补一点)’来探索老旧小区的长效运营,通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来建立自我‘造血’机制。”江汉城资相关负责人介绍。

物业费每平方米5毛钱也能管好老小区

汉阳区鹦鹉街康泰苑和旁边的夹河馨居两个老旧小区,两年前由一家民营企业可比物业接管了物业管理,跟周边同类小区物业比起来,这两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可比价格、可比质量、可比服务”。

可比物业是在街道的支持下创办起来的,最初街道提出“试用3个月,视居民满意程度再决定去留;试用期内不收物业费;承诺5年物业费不涨价”的要求。

“两年来,夹河馨居的物业费仍是每平方米0.5元,但是小区环境已经成为周边其他小区的样板和标杆。”夹河社区书记刘敏说。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可比物业负责人既惊讶又感动的是,今年5月,夹河馨居居民就缴纳了本年度的物业费,缴费率达到98%,企业已开始出现盈利。

“政府的钱是有限的,这两个老小区既不是由政府出钱托管,也不是放任不管,可比物业的模式和机制应该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探索。”鹦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顺华说。

通过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观了小区面貌——“脏、乱、差”变成“净、畅、美”,一个个老小区“靓”起来;改善了房屋功能——楼顶防水、墙面加固、安装电梯、更换管网,一栋栋旧房子“新”起来;改造了基础设施——修建道路、划定车位、配置充电桩,老街坊的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提升;改优居住环境——养老、托幼、便利店、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纷纷建起,万千家庭欢声笑语。

下一步,市房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在改造质效上求突破;汇聚各方最大合力,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坚持早研究、早谋划,在探索长效管理上求突破,全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image001.jpg

责任编辑:武汉站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