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爸妈:谢谢你准备的小次卧,我还是住养老院吧!

优居视界 2023-07-04 18:49:53

有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有99%的老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机制还未发展健全是一方面,从情感上说,大部分老人也确实更希望在熟悉的环境和人群中安度晚年。

养老是全世界热门话题,而且全世界的养老资源都很稀缺,包括隔壁“社会化养老榜样”日本。

像这种海景养老院,自然环境,医疗室、康复室、酒吧、咖啡厅、美容室一应俱全。

谁看了都说很好,但价格也相当高,根据房间大小120万到350万人民币不等。

图片

图源:《纪实72小时:面朝大海的养老院》

理想的两代人生活,是在同一小区买两套房,或是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发展起来的“两代居”,离得近能相互照顾,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如今国内也有开发商在做多代居住户型,还有一些朋友会选择买相邻的两套,打通

(一定要经过物业&正规机构的合理流程嗷!)

不过,更常见的是大家要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

如果你想要一个父母友好型空间,或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打造成长型住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些话题:

· 怎么规避老人摔倒风险?

· 如何打造一个高安全性的卫浴间?

· 老人生活空间规划有哪些要点?

· 如何布置老人友好的照明?

· 什么才是真正的适老智能化?

防摔,老人居家安全的核心

不论是看新闻,还是听身边朋友说,摔跤是老人的头号敌人(别说老人了,我自己也平地摔跤……)

首先,打造无障碍地面。

膝盖以下 毫无阻挡

无障碍地面,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没有绊脚东西”。

父母友好——日常防磕绊,兼顾轮椅无障碍。

成长型住宅——现在方便扫地机器人,将来方便我自己。

最基础的,要保证各空间入口地面平坦。

同一材质全屋通铺,没有衔接处,将风险降到最低;无法实现通铺的,金属收边条代替门槛石,核心还是保证地面没有高低差。

地面材质的选择,也应该比日常多考虑一点。

亮面瓷砖最不推荐,反光和心理感受就不够温和。

如果老人需要坐轮椅,强化复合地板的耐磨性通常更强。

对抑菌抗菌方面有顾虑,一开始就可以去关注pvc卷材,也叫地胶,很多成熟的大品牌供货医院、养老院,花样也很多。

如果用瓷砖,关注防滑系数,最好在0.5以上;或者用水泥砖。

已经有瓷砖且防滑不太行的,试试瓷砖防滑剂来补救。

除了地面材质和铺贴方法,如果家里想做推拉门,建议做吊轨推拉门或是折叠门,消除老人被地轨绊倒的隐患。

要注意墙体必须是实体墙,且轨道五金要挑质量好的,门上需要设置把手。

格外想提醒大家,低于膝盖的家具,都属于“容易磕绊”。

比方说常规的大茶几,又重又矮又方,还经常是玻璃石材台面,小腿迎面骨大杀器,早扔早超生。

这形状材质、这种布局方式,容易摔还爬不起来

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便是防滑,尤其是卫生间。

最滑的空间

重点关注

卫生间地面,把下水处理好,平整度和坡度合理、避免积水。

至少浴室(湿区),铺防滑砖,或者采用小规格瓷砖,也可以考虑在淋浴区安排上火烧板、脚踏石。

不能即时铺装的,酒店用的pvc防滑垫某宝只要几十元,怕脏就常换;或者买便宜厚实的粗糙毛巾,洗澡时铺上,脚感更好,洗干净可以复用。

图片

摔过一次后,我天天用

图源:淘宝网

其次是助力工具,马桶附近和淋浴间要安装把手,而且我越来越觉得,越早装越好。

年轻人浴室摔跤也不稀奇,而且,「初老人群的尊严感」不容忽视。

常说父母“不服老”,心理和生理的认知阶段有了「时差」,很有可能对生理上的衰减产生抵触,更容易伤自尊。

被人搀扶着去拉粑粑,家里突然增加好多“无障碍扶手”,我自己代入一下都直摇头。

理想的做法是,在规划养老房的时候就把这些纳入考虑,一家人共同适应。

——但是如果刚需后才意识到,速速补充,不要纠结,关怀和尊重可以通过陪伴、开解、相处细节来体现。

浴室的助力工具是最多的,可以从生活场景来想需要哪些:洗漱、助浴、助便……

厨卫展上的卫浴空间助力工具

图源:住范儿自摄

花洒下方放张椅子,让父母洗澡更省力;

花洒一定要有手持款,最好带有滑动杆,方便全家人调整高度。

“助浴椅”在承重和抓地上更侧重,很多药房有售可以去试坐。

自理能力还比较好、不喜欢“医疗感”,宜家尼斯折叠椅也能用几年。

另外,对老人来说,浴缸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不如淋浴和加热泡脚盆。

实在喜欢泡澡,也可以选择步入式浴缸,低门槛好跨入,有座椅、扶手和靠垫,妥妥的适老化产品。

别把老人扔在小次卧

父母的卧室选哪里?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条件允许的话,谁都可以做「圣贤之举」,有榜样行为可以参考。

但人都生活在现实里,知道重点是什么,从自己的现状综合考虑,才是最实际的。

尽可能有自然光。健康什么的不必多说,只说现状下,老人和小朋友对自然光的习惯&依赖程度,就很不一样。

离卫生间近。卧室带卫生间最好,没条件的话也一定要近,买房的时候就想好这事。

不要“过度暴露”。不把老人放在角落房间、方便关照自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老人的隐私和尊严。重点是门窗可视、不反锁,保持视线联系通畅。

图片

老人的床宜高不宜低,坐姿站起来时更有支撑,高度以40-50cm为宜,或是与轮椅坐面高度齐平。

图片

图源:住范儿

建议年纪太大或是有病在身的老俩口,分床睡而不是分房睡,万一夜里有异常状况,彼此能够及时照应到。

像我们的老客户小花家,典型“老破小”,但是高厢床+同屋分床,diy小餐桌,单独的床头灯,都是“老人友好”动作。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不要四边垂下床单,最好选床笠款,以免老人被缠住腿脚。

让老人少弯腰

年初我们去考察适老化机构和产品研发,尝试了“模拟衰老”的穿戴产品,对“弯腰”有了更具象的体会。

狮子在模拟衰老体验,膝盖和腰的受力非常夸张

图源:住范儿自摄

研究人员还提到一个点:

助力扶手的高度值得关注,体弱的人真摔倒的时候,在腰部高度的扶手是抓不到的。

这都刷新了我们对“老人友好尺寸”的认识。

老人常用的操作台,需要单独定尺寸。比如厨房操作台的高度,可以参考公式:身高除以2再加上5cm。

洗漱台同理,高度可参考上述公式。下方也要保证足够空间,避免膝盖和脚碰撞。

轮椅的常见坐高不超过40cm,所有台面的“下方空间”都应该考虑一下这个数字。

容易被忽略的电源插座,离地0.3m的直接pass。插座至少齐腰、开关抬手可操作。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总结,回想一下日常中都有哪些需要“弯腰”的场景,避开它们。

消除照明死角

中老年的视力不如年轻人,尤其在夜晚差距更明显,更需要足够明亮的环境——

难的是,恰好我们身边的很多老人,不知是节俭惯了还是凑合惯了,并不适应明亮的人造光。

所以,建议不要让老人独自负责单个光源的控制。

智能灯光是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从灯泡开关的串并联上想办法。

比如,老人习惯的客厅吸顶灯,同步开启的还有几个关键角落、关键走廊的局部照明。

说回老人友好的照明原则:

一是明亮,二是减少明暗差异,三是减少眩光和空间阴影。

适老化专家周燕珉老师最近也有专题文章发布,很是清晰、专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公众号查看。

其实,当你了解合理的现代化家庭照明基本原理后,会发现他们是通用的——整体照度、间接照明、任务照明等。

适老智能化,进展咋样了?

一切不以“方便”为核心的智能,都是耍流氓。

我们持续关注老人友好产品的发展也有好几年了,讲实话,优质产品,有,但是离市场化还有很远。

例如考察看到的“智能拐杖”(内部昵称),是散步助力,还可以根据老人的体重自动改变配重阻力,保证走的稳;也可以链接app,监测老人身体各项指标。

图片

产品来自松下

图源:住范儿自摄

不过这个产品,市面上还没有零售,在日本也只是康养中心有在用。

正如火如荼的全屋智能系统,确实在“精简动作”上有很大作用,但老人需求的针对性解决方案还没怎么看到。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建议做,可以从基本的智能门锁、监控&猫眼、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开始。

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爷爷因为不熟练空调遥控器,制冷开成了制热。

家里有人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严重后果,但甚至不用我再渲染,八十多岁、感官退化的老人,如果独自在家,想都不敢想。

我家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这些基础的功能“智能化”,保留物理开关就行,大部分时候没那么容易坏。

还有,似乎不在这个分类里的智能手表手环,就算只有“摔倒报警”这一个功能,我也会给父母买上、好好说服他们戴着。

「银发经济」是大势,年龄日渐长大对养老更有感知是小生态。

我们等社会、等市场、等产品、等解决方案,但其实很多事不能等。

花点心思,收集和分享自己的实践,找到一些自当下即有效的个人方案,是解决焦虑的良药。

最后补充,聊到的,只是常见情况的归纳和个人经验分享,个体的实际需求永远大于“别人说”。

欢迎大家在留言中补充你的经验和观点,也欢迎分享给每一位需要的朋友❤️

来源:住范儿原创

责任编辑:李家燕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