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谢秉峻专访:设计要对生活产生帮助

优居视界 2018-02-11 16:23:41

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提升及主体消费群的变化,室内设计从业者也在不断的深化自我的服务和专业知识上的与时俱进。2月6日,在居然顶层(西安)设计中心“国际签约大师”的意向签约仪式上腾讯家居借机采访到来自港澳地区知名的空间设计师谢秉峻 先生,通过他自身20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大家分析了设计行业的方方面面、室内设计与居家生活的深层次关系,并且总结了自己做设计服务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为年轻的设计师提供学习成长的思路。同时谢秉峻先生也对居然之家顶层设计中心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180207163449-xiao .jpg

谢秉峻(左)与腾讯家居西安主编 王艳合影

差异化的品类布局和动线 更能刺激消费

这次来到西安居然之家高新至尊家居广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商场里干净利落,场馆内的品牌也是经常会见到的一些国际品牌。由于物联网的日益发达,全球化的贸易都便捷了很多;平时我们能接触到的看得到的国际品牌,在大陆看到也是很容易的事。

居然之家高新店的装修及整个商场的环境,我觉得蛮不错,所陈列的商品也很不错。因为我们公司是做商场和百货公司的设计,所以看到居然之家高新店布局的动线就会很舒服,既方便客户挑选材料、也方便厂家做活动。具体的动线好在哪儿,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居然之家高新店的店面陈设围绕中厅分布:围绕中厅的内圈,是比较知名的品牌,客户很容易挑选到他心目中想要的商品和心意的物品。

其次:在品类规划及布置方面,打破一层是同一品类产品的布局,而是家具类和主材类相互结合布局,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商品,这样可以留住顾客更多差异化的选择、并刺激消费欲望。我强调商场布局所要引导的消费目的未必是为了直接购物,而是可以通过不经意的逛街、进店,发现预期之外、惊喜之余的商品。差异化的布局可能会更加刺激消费,在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的网上购物太容易了,而且大众的消费认知和消费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如果可以通过商场差异化的品类布局刺激实体店面的消费对于整体经济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谢秉峻家装设计作品

好的住宅设计 是要对生活产生帮助

回归到设计这个范畴当中,业主消费认知的提高,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种消费认知提高的氛围在这几年的体现还是蛮大的。以前在港澳或国内,业主要求的可能是装饰层面上的体现:比如要看上去豪华、高档,但实际选材可能是低价的样子货,这在室内设计行业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因为这样的材料在细节、或功能、或内用上是不够的,很可能用上一两年会褪色或需要更换掉,其实更费钱还可能不环保。

现在我选择的材料可能看上去不会那么华丽、花俏,但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所谓的时代性:要区分居家设计、和商业设计是两个范畴:我做的住宅设计可能会没有风格、也没有很重的时代感;因为就算再有钱的业主,居家都可能是十年八年的事,所以我们在房屋要呈现的内涵和物品一定要经典、耐看并具有功能性。

但是做商业就必须要有时代感,因为功能要求不一样,是面对群众的。所以现在大众对于产品的功能性、使用度、品质要求的提升,对于室内设计从业者来说更为有利。很多装饰性的主材对空间并没有什么功能上的帮助,只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最重要是空间的设计和空间的规划,还有室内设计对于生活上的帮助,这才是一个好的住宅设计。

我的设计是有几个标准:首先很注重玄关部分,所有在外面有尘埃的物品放下来才可以进入屋里。然后客厅穿一双拖鞋、卧室穿一双拖鞋、卧室的卫生间穿一双拖鞋,这是三个屋层的空间;因为卧室是睡的地方,完全不可以有尘埃。这是我的设计理念。

谢秉峻设计作品:新加坡-COSTARHU 复式

设计服务供应商应做客户需要的空间

我的作品中,有些在颜色上的体现给大众带来很舒适的感受,是因为我读艺术出身的,再者我做平面设计很多年,所以我对于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但其实在我自己的生活当中,30岁是我的一个分水岭:30岁之前我是偏花俏的、多套彩色的衣服多双鞋子、开好车、品味美食;但30岁之后我就变得特别极简,追求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穿衣风格也开始回归;并开始去旅游,我觉得旅游才是我最需要的。

我自己的生活其实非常喜欢极简的空间、或是纯木色、米白色的产品。但作为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我不做自己喜欢的设计、而是做客户需要的设计;因为现在的时代大家都强调自我的个性化,表现在对住宅设计的要求就是:我的住宅必须要有我的个性!同时,我们会理解跟满足业主的某些要求做更适合的设计;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又不会给客户太大的空间,这才是正确的服务方式。

我和我的团队会从专业的、艺术性的角度对整个方案进行把控,因为色彩没有科学或技术性的道理,而是艺术。我会以我从业二十多年来看到的、感受的知识体系去创想彩色的配套、和软装的配套;但空间的呈现当然是从技术或功能来布局的。很多客户或访问媒体都说:我的作品其实是在做减法,看上去好像很隆重、色彩缤纷,实际上细细去品位,其中只有一个或两三个主要的色调,是通过很多细节、很多灯光来呈现的,所以看上去很丰富。这是需要通过很多年对色彩的积累才有知觉和感觉的。

谢秉峻设计代表作:Center De Vin葡萄酒文化中心

设计应该是功能服务空间

我之前有提到“设计不应该有风格”的观点,因为我觉得不是风格服务空间,而是功能服务空间。对空间的设计来说:风格把握、艺术性、色彩体现、美感的呈现,这是基本功;好比说厨师做的饭要好吃是一个道理,但怎样在好吃这个基础上再高级一些;我们做空间设计主要是在做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怎样做提升。所以不是说没有风格、只是淡化了风格;对于重视风格的客户,我才会重点的呈现。但我们不会去找一些所谓的风格做参考,而是自己有足够累积量的风格库。

有很多设计师朋友经常提到他们见过有些所谓的设计作品可能是堆砌,往往没有注重功能。我们很少做样板间,因为样板间只是服务于视觉美,而不是服务生活、更缺少功能性;所以我们很喜欢做服务于大众的餐饮或公共空间。没有灵魂的空间,不是我们想要的。

随着年纪增长、阅历经历的丰富,我们会慢慢觉得功能性跟服务性在空间中的重要程度,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好看的东西,更需要享受生活。但我强调好看是必须的,好比在服装方面:很多欧洲经典的服饰,每个细节都是有功能的,这些功能慢慢演变成一个标签、服饰的符号;这也是我喜欢经典东西的原因。

室内设计很难做到完全的创意,创意必须是很有前瞻性、没有出现过或用过的东西;这一点,我在不断的追求,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出一个完全创意的未来的作品,这样才可能被称之为大师。现今很多室内设计从业者沿用借用的大部分是前人累积的经验,只是把这些经验时代化、美术化了。我一直强调的:我们只是一个专业的服务员而已并不是艺术家。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满意的作品或项目。我从来不称呼我做过的项目为作品,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作品。真正的作品是一个满足自我喜好不论看客感受而做的设计;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提法。因为尤其是室内设计,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包含了作为监制和导演的设计总监的创意,实现效果和设计图的工作人员或演员,融汇了甲方、或业主参与其中。所以我称之为项目,而不是作品。什么时候成为作品呢?可能是年纪已经大了,对任何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欲望,或者只有能力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

微信图片_20180211164815.jpg

谢秉峻家装设计作品

阶段性的变化:从获取演变为分享

做了这20多年的设计,我发现自己是有阶段性变化的: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想要,也非常有意愿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或者控制些什么;现在呢,尽量做取舍、满足别人,自己所谓的小满足可能是看见别人开心吧。因为我觉得我很喜欢分享,我所谓的分享,不是说要贡献什么、做什么,而是我分享一些能力范畴内的见识阅历和经验等东西,我也分享到了对方的思路等东西。好比我们的访问,我分享了我的经验,你也通过平台的机会将我分享给更多人。我愉悦的,也让人愉悦。

我觉得分享在这个年代是很重要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分享或叫共享的软件。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我的从业生涯:我想以前应该是“获取”、现在是“分享”。是因为年龄阶段、认识阶段等不同方面促成的。

谢秉峻公共空间设计作品

思考和沟通的时间要多过于实操

所谓“多维”的自我成长:其实就是我喜好的事物很多元化;而且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做精并投入很多时间。比如我喜欢做运动,都会找教练去学,而且还要学到很好;我家里有三条狗、我也很喜欢养鱼,我会尽量做到我的喜好是专业级的。因为我喜欢的东西很多,所以我的生活就包含了很多、多姿多彩的东西;我的生活包含了工作跟享受,是同步的。

我思考事情的时候,可以做到左脑跟右脑一起思考。这个可能是天生或者是我们做这一行要面对的问题太多、工地要发生的问题太多,所以训练到我们的思考方式是多维的。因为我们不是只想一个平面,我们想的是一个多维的空间:它包括立面、空间、空调、灯光、多媒体的布置等等,同时也训练到我们用很快的方式思维。

由于我们是一个商业的服务公司,必须对客户或者市场有很深刻、很熟知的了解程度,才能做出满足的作品。所以工作的内容会经常性的涉及到跨行业、跨界等等,我们都要懂得。

而且怎样可以做到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平时最大的工作是跟人聊天、沟通。如果想一个方案几分钟就可以做一个草稿,但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与人沟通,因为我常常和同事说:思考的时间要久、过程之中聊天的时间要久,但是真正工作的时间要很快。这是现在很多新一代的设计师很难做得到的一点,因为他没有通过思考。但是我们会跟人沟通很久,我们在沟通上、在聊天上花的时间是可以用年来计算的,我已经跟人沟通了20多年;我生活的层面就是跟各行各业、跟不同年龄层的人聊天,这样才能获取到更多的需求。要善于通过聊天、或者说分享当中收集对方的信息,在给对方一个专业的想法。

谢秉峻设计作品:新加坡-COSTARHU 复式

设计行业未来的潮流是人性化

设计行业在这两三年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客户甲方可能都是已经80后、90后了,他们在国际上的认知度比我们那个年代更多。所以我们现在可能会去掉很多符号,但也可以把文化加在这个国际领域上。现在这一代人的概念已经没有国度的区分,而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

很多情况下,我们做事会受到所谓的规范所限制,但实质上,最规范的不是所谓的规范,而是人的生活所追求的东西、是很个人或者很有个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2018年或者未来几年的潮流就是人性化。

比如拍一个电影它是要故事性的,不仅仅是商业,也不仅仅是艺术性;我常常反对拍一个像MTV的电影只是好看或很艺术。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们设计界更需要是一个理解,或者是需要人性化的过程,我们要把自己所谓的艺术气质放下,不要追求所谓的大师,或者说作品赋有灵魂什么的概念,其实最基本的灵魂就是生活。要以生活为本,以人为本,这是我们追求的。

谢秉峻家装设计作品

居然顶层设计中心 要做贴心服务

居然顶层设计中心现在做的不错,包括宣传、包装品牌:让大众知道品牌或者不同的材料品牌的重要性。现在这个时代的透明度太大了,大家都知道成本,也不可能再走高大上、很贵的路线,应该说是性价比,性价比讲求的是贵为什么贵,便宜为什么便宜。

我们这个年代所有商业都是服务,银行是服务、餐饮是服务,每个专业做到它的标准是必须的。好像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可以错,餐厅做出来的东西不可以难吃,但是你要再做好一点就是服务了。所以对于居然顶层设计中心,我建议要做贴心服务。我看到了居然之家投资机器人客服、或投资其他东西,但不仅仅是硬件的投资,因为硬件投资现在很透明;我们要做的就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东西,或者人家想做但做不来的东西,就是服务、贴心的服务。

做事怎么样才做到服务极致:可以把客人、身边的朋友变成自己的家人,或者说要设计一个住宅,设计者要把自己变成使用者,要懂得角色扮演,这一就会思考的更多一点。海底捞那么厉害,一些品牌商的服务那么厉害,就是中国现在越来越需要服务。

居然之家高新至尊家居广场总经理潘锋先生与港澳设计名师谢秉峻先生现场签约

谢秉峻 Jackie Che 介绍:CM DESIGN 创始人 & 设计总监;一同创意集团创始人;REDFURNITURE创始人;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室内设计管理硕士。

谢秉峻先生 对生活抱有一颗热忱的心,拥有20年美术设计经验,横跨多个不同的设计领域,喜欢旅行,感受生活,与不同的人交流合作中迸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凭借对空间设计及艺术的专注与执着,在这20年间,参与过几百个设计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参与项目遍及欧美、东南亚以及中港澳地区。追求精致,提升空间功能与气质是其在设计道路上一直执着与坚持的方向。

2017年3月,谢秉俊凭借作品Centre DeVin餐厅 和澳门厘米设计办公室,一举获得“iFDesign Awards”两项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s”是全球最权威的设计奖,又称“设计界的奥斯卡”,能获得iF认证的产品,意味着是杰出设计的产品

个人荣誉:2016 环球杰出青年设计师100强;2016 年度中国室内设计50强资深专家设计师;2016 摩登家庭-室内设计精英;2016 中国装饰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6 中国装饰设计年度人物年度杰出设计师;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十大资深设计师。

谢秉峻先生接受腾讯家居的采访

部分荣获奖项:

2017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住宅空间类银奖

2017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办公空间创新设计奖

 iF DESIGN AWARDS 2017 德国IF设计餐饮空间大奖

 iF DESIGN AWARDS 2017 德国IF设计办公室大奖

 2016 FRANCH INNODESIGN PRIZE 囊括六项国际设计大奖

 2016 享受家空间陈设大奖 金奖

 2016 华鼎奖 餐饮空间类 一等奖

 2016 IDS国际设计先锋榜 金奖提名

 Design 100 Award  大中华区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

 Design 100 Award  大中华区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

 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餐饮空间铜奖

 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办公空间专业奖

 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商业空间专业奖

 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娱乐空间专业奖

 2016 金创意奖国际空间设计大赛 十大资深设计师奖

 2015 年度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别墅类入围奖

 2015 年度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会所类入围奖

 2015 年度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娱乐空间入围奖

 2015 享受家精英设计奖 金奖

责任编辑:王艳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