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名师评毕设 | 张凯:毕业设计更像创作 才是其意义所在

优居视界 2018-07-06 09:39:12

毕业设计往往从临毕业前一年就开始进行,这个耗时久远的毕业设计,也是作为毕业生的作品之一,留存于学校。2018年6月,西安翻译学院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也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季,腾讯家居与西安翻译学院联手,邀请设计专业从业者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借此行为,得到来自社会从业人士的中肯建议,促进毕业生们更快的成长。

以下是西安此时此地空间设计机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张凯,对三位民宿毕业设计作品的点评及建议。

1.jpg

作品链接:

终意·篱—《终南禅意》终南山休闲驿站设计(民俗旅舍)

浮点·禅隐客栈《终南禅意》终南山休息驿站设计(民俗旅舍)

云水间—《中南禅意》终南山休闲驿站设计

作为设计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地面对客户、甲方和各种工地,这种状态属于向外的部分,关于能力的释放。而另一方面,我又同时期望在特定的阶段能够面对学生,因为这能促使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积累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提取,同时又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而这属于向内的部分。

对于自己的学生时代,在毕业创作结束时我曾有过这样的总结:“培养一种用自己所能掌握的现有素材解决眼前所面对的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在继承与独立思考之后敢于创新的意识。”

学生时代的创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觉得应该是游离于梦想与现实之间,游离是因为要在纯粹的概念和现实的可实施性之间来回穿越,既要突破现有的概念、理念及条条框框,又不能过于理想化以至于无边无际。所以学生时代的创作我一直不提倡一定要有那么高的落地可行性,但同时也不意味着可以天马行空的任意想象。通过每一次课程的创作来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将市面上现有的一些案例进行重新组装拼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即便完成度高,完整性好,它也不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作为设计师)带来些许益处,将来在职业岗位做出来的空间案例也不会有太多的含金量,只是更加高级的模仿出来的一套效果图罢了,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促进无益。

前阵子火热的副教授抄袭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毕竟不是职业院校,学院的教学本质其实是培养,培养的结果是能够为社会输送一块块璞玉,让他们在优秀的公司里去被慢慢雕刻、成家。总之,一个不会或者不能很好的有发散性思维的设计师充其量只能称作一个没入门的设计工作者。

我们说有时看一些作品会显的匠气,或者似曾相识。这个“匠气”和“似曾相识”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的眼界受到了局限,简单讲就是看得好的案例少,对好的空间体验的少,那么眼界又受谁影响呢,我想是格局,也就是心中的整体架构,当然同时也有审美的影响,而决定格局与审美的,是我们的思想,也是之前我们提到的设计思维模式,逃脱不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做出来的任何空间都会最终落入“俗”套。

2.jpg

三位同学案例基本都是以太乙宫为限定来创作民宿类型的项目,在学生时代能够有实际的项目练手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也不需要过于贴合实际空间的局限,比如层高,隔墙、消防等,应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理想化的整体创作,最大程度的激发创造力,毕竟不需要交由甲方审稿,创作的初衷要纯粹,只有空间,没有项目。

说到民宿,在设计之前还是得先定位什么是民宿,民宿,在今天已成为一种现象,但我一直认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至今对民宿未曾有过准确的定义,我觉得它的发生应该是被一个偶然的起点迅速的的扩大普及化,然后变成为了今天我们眼中的“民宿”,但这个起点是什么很难讲好,我相信他不是某个个别案例得扩散,而是几个案例同时出现所共同产生的发酵,以至于民宿在今天已经被称为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个起点很大一部分应该来自于农村或城镇的、体现设计师情怀的旧房改造,这种情怀是它产生的必要条件,否则不管如何改造,它依然是一栋普通民房,不可升华。而其它的成型条件都是在此情怀之上自然而然的发生,成长,物化。或者讲:民宿,其实就是设计师(建筑师)或是具有设计师情怀的建造者的自娱自乐、而非刻意为之的结果。前阵子看到琚宾的一句话也为我的观点找到了共鸣,他说“设计的本质来源于自然,温度来源于乡土,感动来源于人文,而高贵来源于学养。”

2.jpg

4.jpg

那么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民宿型空间的呈现就得靠设计师自身的发挥创作了,但创作时又会回到我们刚刚说的话题,那是根,绕不过去的。

对比几位同学的案例,我们会发现能够体现情怀的设计点比较少,李雪菲的套房部分这一点做的相对好一些,设计活动中建议大家要避免“约定俗成”式的设计行为,因为设计师这个行业不是用来追逐潮流,而是用来撕裂固有的意识形态,只有不断的突破现有思维的局限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

5.jpg

3.jpg

3.jpg

还有就是案例中屏风、家具、灯具的样式,三位同学作品中的模型基本都比较常见,网上能够很轻易的获得这些模型资料,而毕业创作有半年多的时间,再加前期思考和定位,近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是有的,那么为何不能自己去设计方案中所需要的款式呢,我们职业阶段最奢侈的就是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充足的设计周期,所以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去设计建模甚至渲染。结果重要,但是设计的过程也是同样关键。让最终呈现的画面更像是一次创作,有别于市面上的成熟的案例形式,这才是学生阶段创作的意义所在。

另外,三位同学的作品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点就是空间的整体性把握上。要知道空间是一个完整的视觉生态系统,空间各种立面的协调性是重点,它决定了空间的品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感受。而目前三位同学的作品更多的是产品的堆叠,缺少取舍与统一,画面虽然看似丰富但还是显得有些凌乱。选择也是一种设计。这一点希望在日后的设计活动中注意。

——点评嘉宾介绍——

张凯 此时此地2.jpg

张凯,从业8年,11-14年就业于北京,现为西安此时此地空间设计机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从事住宅全案设计服务及部分工装设计。

【设计理念】我眼中的“设计”本不应该全是“主动的”,“强势的”,其实还包含有很多的“不应该”与“不能”,空间中应该出现什么样的素材,不应是惯性设计思维的堆砌,而应是设计师融会贯通、巧妙组织并点到为止的结果。

【设计擅长】住宅公寓、别墅、会所、样板间等;设计风格以中式、新中式、现代、摩登混搭风见长。

【曾获奖项】2016年搜狐焦点奖西安赛区银奖;2016-2017年搜狐装修大学公益设计师;

【成功案例】兰州白银样板间、曲江108坊、万科金域曲江、西安云中漫步、西安紫薇山庄、上尚郡、高新自在山、东方证券西安总公司vip室、东方证券桃源路营业厅、东方证券凤城九路营业厅、西安华东万和城、山东三希堂、福州某私人住宅等。 >> 点我查看设计师详情

责任编辑:吴昊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