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非遗广绣传承人许炽光:游走的丝线创造有生命的艺术

优居视界 2020-11-16 17:01:28

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除了湘绣、蜀绣、粤绣、苏绣“四大名绣”享誉盛名,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刺绣品的差异,也如风土人情一般风格迥异,延续千年,美丽依然。

作为“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广绣已蜚声海内外。而发展到今天,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广绣回归公众视野,并在创新中不断形成与当下思想和情感的共鸣。1932年出生的许炽光,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广州市广绣行业里最后的“花佬”(广州刺绣行业内,男工俗称为“花佬”)。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

许老熟谙30多种针法,并创作了“施盖针”、“鸡仔针”等新针法,费尽一生甘苦,织下万缕金丝。“我不想让广绣衰在自己的手里,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花佬’。”这句平实的话语,对他来说,意味着一生只做好这一件事的决心。

许炽光7岁开始学习广绣,熟谙30多种针法,还创作了“施盖针”、“鸡仔针”等新针法

许炽光7岁开始学习广绣,熟谙30多种针法,并创作了“施盖针”、“鸡仔针”等新针法

手指间的传奇

广绣,史载可追溯至唐代(805年)广东南海卢媚娘的事迹。卢媚娘自幼聪慧伶俐,工巧无比,后被唐皇李诵赏识,诏入京城封为“神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记载:“唐顺宗朝,南海贡卢媚娘,称北祖帝师之裔,自大足中流落岭表,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绡上锈《法华经》,字如粟米;又作飞仙盖,以丝一缕为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

目前关于广绣的界定,以广州市为中心和南海、顺德、番禺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而关于广绣的记忆,则要从明代那些寂寞深巷里的寻常人家说起。“桑基鱼塘”的推广,使广州、佛山、顺德等地一派“男耕稼强,女务蚕桑”之景,丝织业带动了广东刺绣业的发展。

明代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明嘉靖元年(1522),泉州与明州二港关闭,广州成为全国进行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华丽精美的丝绣吸引海外叩关者的眼光。明正德九年(1514),一位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葡王大喜,赏赐极厚。此为中国绣品输出之始,亦广绣知名所由著也”。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为钟爱广东的金银线绣,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从中国进口丝绸和绒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据说,现在英、法、德、美各国的博物馆内仍藏有广绣。

得益于海外贸易的日益繁荣,小说阅读广绣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到了清代,广州、南海、佛山、顺德丝织业繁盛,大量出口海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由粤海关输出的绣品价值在白银49.7万两:“吾国绣品销外洋者,广东最多。”清代广州的状元坊、新胜街、沙面等地,有着三千绣工穿针走线的绣影。

“广绣广绣,广府名流。神功会景,官袍锦袖,荷包绣片,漂洋过埠。”成为了当时十分流行的一首顺口溜。据《十八世纪中国出口艺术品》的作者朱尔丹描述:“18世纪,英国贵妇们使用着中国刺绣艺人绣的双面绣刺绣围巾。还有一些时髦的贵妇与小姐将设计、剪裁好的服装、名片,通过东印度公司运送到中国,请中国刺绣匠师刺绣。”当时有的绣庄会自行设计图案,绣制样品,供外商选择;有的会按外商提供的图案或样品照样仿制,在这种环境下,西方美学对广绣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广绣在吸收的过程中成长与发展。 

可惜的是,日本侵华和“文革”让广绣业先后经历了两次“落地重飞”,沉寂之后虽有复苏迹象,但难掩广绣业生产局面的困窘,时至今日,传统广绣技艺濒临失传。

飞针引线下的风华

根据广绣行业规定,绣花师傅传男不传女,他们被称为“花佬”。许多绣男十三四岁就开始跟从刺绣师傅学习技艺,因着长期的磨炼而成为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绣工,交易之路而可以全面负责绣品的生产环节,除了刺绣之外还兼做“执花”(质量检查)与“洗花”,最终他们也将师傅的精巧技艺传承下来,成为城内知名的刺绣名家。

根据广绣行业规定,绣花师傅传男不传女,他们被称为“花佬”

根据广绣行业规定,绣花师傅传男不传女,他们被称为“花佬”

广绣大师许炽光祖上三代绣广绣,到他已是第四代了。许老7岁入行,传承了父辈衣钵,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总是端坐于坊间,手执丝线,细密绣作。而他就站在父亲身边的木凳上,睁着大大的眼睛,寻思着如何做出漂亮的广绣。

当时广州正沦陷于烽火之中,这座曾经绣庄林立、流光溢彩的锦绣之城一时间变得凋敝萧索,后来只能依靠刺绣日本女子的和服背囊维持生计,“过去我们这些花佬绣工,赚的钱仅够养家糊口,花二三天绣一幅画,仅够换一斤米。”许老说到。

然而当一个人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在苦和累中找到乐趣。在旧时广州西门口的 “烂马路”(今中山七路)上,沿街摆着众多出售旧书画的摊档,这些古旧的绘本字书都让许老终日流连忘返。白天在书摊,夜里就回到家中凭记忆将绘本上的图像画在纸上,然后描摹出轮廓对着刺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许炽光参与制作的广绣作品《甜蜜蜜》

许炽光参与制作的广绣作品《甜蜜蜜》

为了使作品中的老虎看起来栩栩如生,许老在处理这一物象时,只用长胡须来进行简单处理,他参照书画上物象的形态,在绣老虎时别出心裁地绣上几针类似短须根的材料,和长须根形成对比强烈的差别。丝线在指间飞速穿行,绣出来的老虎精微无比、活灵活现。

对于许老来说,生活里有那么多物件,广绣却很特别,它的意义近乎于“永恒”。20世纪50年代,许老与父亲许松同时被评为技术工种最高级别的八级工,当时才20出头的他无疑是八级工中最年轻的一位。

1959年,许老作为刺绣行业的精英,被调进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针对广绣在针法上缺乏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的现状,许老负责将整个行业里的八名八级工聚集起来,对广绣的针法做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归纳出27种,汇集为一册《广绣针法》,对广绣针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

后来,研究所成立附设实验工厂,由许老负责生产指导,《孔雀姑娘》、《天女散花》等众多广绣史上的精品之作,正是在这段时间在实验厂里被集中创作出来的。

许炽光广绣作品《小河悠悠》

许炽光广绣作品《小河悠悠》

许老的广绣生涯中,好作品不断。他熟谙广绣30多种针法,还创作了“施盖针”、“鸡仔针”等新针法,也经常被派往“广交会”为外宾表演绣花技巧。他绣制的《仙女散花》曾被作为国礼选送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红荔白鹅》获得了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等。此外,他在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等。

许炽光广绣作品

许炽光广绣作品

如今,许老已退休多年,但仍寄情于绣针丝线和培养新人,“广绣这行救了我,解放前我们一家十二口人的作坊,使我们不至于饿死。退休后,又是这行让我充实生活和得到了肯定。”

藏于丝线的风景

得益于对外贸易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广绣,有着浓厚的地方生活情致。以品类观之,实用性极强的刺绣生活物件占据了广绣的绝大品种,挽袖、裙褂、绣鞋、戏服、盘垫、枕被、扇套、香包,以及大量零碎细小的家居用品。以用材观之,绒线、真丝、金线、银线、金绒混合等几大类为广绣所使用的基本材料,近二三十年来,广绣虽然更多地使用尼龙等混合纤维绣料,但金银绣线和金绒混合绣等传统工艺依然最负盛名。

广绣所使用的绣线品种丰富

广绣所使用的绣线品种丰富

此外,从题材上说,广绣更钟爱民间生活情致,多选取寓意吉祥幸福的图案,像“孤鸾戏牡丹”、“丹凤朝阳”、“龙凤呈祥”、“荔香千里”、“芒香鸟跃”、“喜鹊登梅”等都是广绣的特色产品,绣的皆是岭南风物、四时光景,寄的也是岁月静好、人世安详。沈从文在《谈广绣》一文中也谈及:“广绣有一特征,为一般谈刺绣的较少道及,就是它始终不受较前或同时文人画影响,还保留女红传统中不可少的巧手慧心,以细密针线繁复色彩自出心裁来进行创作。”

每制作一幅广绣的过程,就是一次造物经历。据《丝绣笔记》记载,18世纪末广州城内的绣庄对绣品的工时、用料、图案、色彩、规格、绣工价格等都有具体的规定。重要的订货或其他精美的刺绣欣赏品,更需要专业的刺绣艺人来完成。

广绣所使用的绣剪十分讲究

广绣所使用的绣剪十分讲究

刺绣图稿的设计是第一项首要的工序,通常设计者会对绣品的图案花色与构图进行画稿创作。在设计完成的绣稿上,要用铅笔或墨笔来复制出一张黑白单线的轮廓稿。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勾勒轮廓线外,还要勾出光线的明暗层次。随后是上绷与勾绷的工作,整料的绷布要嵌入两根绷轴圆柱形的嵌槽中,用嵌条嵌紧,并转动绷轴将底料卷在绷轴上,中间则需要留出60厘米的底料供刺绣用。而勾绷要用细针先将勾稿钉在底料反面,这时绣工就用铅笔或墨笔在透明的底料上将线稿勾画下来。

细细一根丝线,却有百种情态,万般情意。一般而言,绣稿上有多少色就要配多少色线。绒线、真丝、金线、银线、金绒混合等几大类为广绣所使用的基本材料,近二三十年来广绣虽然更多地使用尼龙等混合纤维绣料,但金银绣线和金绒混合绣等传统工艺依然最负盛名。而刺绣便是高潮所在,将针自下而上刺出绣面,再将针从上而下刺出,自下而上称起针,自上而下称落针。一丝一缕皆在绣者指下针尖,一派天然气韵。再者就是裱的工作了,在绣品的四周镶上绫绢等织物做边框,更显美观大方、精巧别致。

刺绣使用的绣绷

刺绣使用的绣绷

绣绷、绣架、绣针、绣剪;丝绢纱棉麻,纱线花线绒线金银线,在绣工那里,它们不仅是简单的工具材料,而是智慧的结晶。

广绣展现融汇“平、齐、细、密、均、光、和、顺”多种艺术风格,闪射更加丰富绚丽的人文光彩,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梁晓珩/采访、整理)


【采访人物简介】

许炽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1932年生,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起跟随父亲许松学习广绣,在继承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善于将其他绣种针法和表现技艺运用到广绣之中,并根据绣画表现效果的差异而运用不同的针法,其创造的“鸡仔针”长于表现质感丰富、毛球绒绒的小鸡。从事广绣50多年,指导并参与创作了一批享誉中外的刺绣艺术精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创作经验得到业内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被誉为“对针法颇有研究”的艺人。他热心带徒授艺,为广绣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红木家居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