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Cassina北京店完美启幕,全新形象璀璨启航

优居视界 2017-11-28 09:38:25

1927年,Cassina开始了现代家具的生产历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意大利设计的起飞时代,也是在那个时期,Cassina推出了大师印记的Superleggera椅,自此,其开启了原创家具设计的品牌运作模式。当品尝到原创的甘甜之后,Cassina在原创家具设计的道路上更是愈发不可收拾。其产品蕴含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并在风格和材料方面进行大胆的试验和创新。“永远注重设计、首要追求品质”,是Cassina的发展原则,也是其不断创新的核心。正是这样的追求,将近百年的淬炼,成为了开拓先锋的意大利国宝级品牌。从餐桌、沙发、寝具……Cassina范围达到了完整的品项。

克拉斯家居CASSINA_新闻稿11.27118.png

2017年11月25日,意大利国宝级品牌Cassina在克拉斯家居居然之家北四环家之尊店完美启幕。Cassina全球商务总监-Enrico Raggi、亚太区商务总监-Stefano Crea、全球品牌总监-Sara Nosrati、大中华区品牌总监Jeff Shi、中国建筑师赵扬、左通右达建筑师-王旎、张大为,别墅私人定制设计师-段元、居然之家北四环商场总经理苏红梅女士,国际业务部经理贾文燕女士,克拉斯家居常务副总经理达明娟女士,共同见证了Cassina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时刻。

克拉斯家居CASSINA_新闻稿11.27367.png

同时Cassina全球商务总监-Enrico Raggi为克拉斯家居授予全球特许经营证书,正式成为Cassina合作伙伴。克拉斯家居廿四年来始终秉承“为成功人士缔造完美生活”的家居生活理念,与20多个世界顶级家居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已成为追求“至臻极致生活”的代名词。

克拉斯家居CASSINA_新闻稿11.27369.png

克拉斯家居CASSINA_新闻稿11.27508.png

Cassina意大利国宝级家居品牌,创立于1927年,在五十年代传统手工业向工业化生产转型时期,Cassina将工业设计引进意大利,开拓了全新领域。Cassina与全球最具核心影响力设计大师们合作,使其成为现代家居设计界的ICON。超高的品质工艺以及对细节的专注,奠定了Modern Design的历史,亦是世界各大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宠儿。对卓越与创新的极度热爱,让每一件家居作品经久传世。

活动期间众多设计师以及行业媒体汇聚一堂,值此难得机会与Cassina全球商务总监-Enrico Raggi面对面交流,同中国建筑师赵扬,王旎、张大为、段元等设计师进行对话设计,畅谈我心目中的Cassina。温馨的Cassina店洋溢怡人氛围,共同见证现代家居设计之美。

一本为 Cassina 庆生的先驱图书

为庆祝 Cassina 90 周年推出《This Will Be The Place》。本书由纽约 PIN-UP 杂志创始人 Felix Burrichter 编著执导,由 Rizzoli 出版。

1977 年,Cassina 委任 Mario Bellini 创作图书《关于室内》,一本关于 Cassina 产品种类、功能、材质的详解,并对如何装饰出当代生活空间提出建议。这是 Cassina 对于室内设计发展的持续性项目的开端。四十年后的今天,Cassina 研究了社会发展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汇集成这本 352 页的图书《This Will Be The Place》。全书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图像。

Back To The Roots, 赵扬: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乡村生活与城市无缝衔接。

在设计对话中,中国本土建筑师赵扬阐述了他的想法:重新发现乡村语言,回归本源——追寻在城市中心化中被逐渐瓦解的传统。他深信,只有尊重传统 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生活。然而,在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是怀旧,发现未来的前提是充分理解过去。

左通右达建筑师王旎、张大为,在设计对话中,也畅谈了心中的Cassina,同时也分享了作品中如何运用cassina产品。

别墅设计师段元为我们分享了cassina ICONTEMPORANEI当代系列,以及产品的运用,搭配等。

克拉斯家居CASSINA_新闻稿11.271369.png

Free Flow, Arno Brandlhuber:无定义、流动空间既为家。

柏林建筑师 Arno Brandlhuber 认为,随着公开活动和私人活动,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间界限的逐渐模糊,未来要求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家居环境。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要求家居规划更具流动性,因此必须从概念和行动上打破之前家居环境的空间和社会限制。对 Brandlhuber 来说,解决日益复杂的生活的诀窍就是一切从简。Artful Living, Martti Kalliala: 收藏策展的角度生活, 生活和艺术互相影响。在他具有推测及讽刺性质的文章 How we Live Tomorrow 中,这位生活在柏林的芬兰建筑师、艺术家、音乐人Martti Kalliala 想象了一个由机器人主宰的一尘不染的家。百岁老人得以便捷地活动,这都归功于智能社会。如今,现代社会完全由数字主宰。这也是一个极有可能回弹的社会。关于这部分的影响拍摄于意大利的一个 19 世纪的建筑 Villa Erba 中。

责任编辑:刘潞平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