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工匠建筑学与数字乡村

优居视界 2018-05-12 00:03:00

相对于近三十年来城市的大发展,以传统农业文明为根基的中国乡村,仍然延续“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为主体的乡土聚落整体特征,呈现一种处于传统社会背景下文化自觉的原生秩序,而这种自发的状态正在遭遇城乡文明的冲突。该住宅是一个典型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项目所在的山阴坞村距离乡镇行政中心很近,村落中的房屋大多在近十年间经过了翻建,属于典型的“新农村”式样。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表达地域特性的传统建造特征并不明显。





建筑选择的是当地工匠最为娴熟的砖混结构形式,三开间三层高度、直上直下的体量和有节制的开窗,加上异常紧凑的内部空间,几乎可以回溯至当地农宅久远的夯土房原型。由于当地石材加工厂的边角废料免费供应,并仍然有不少熟练的石工,这个为业主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厚重城堡,并没有额外花费太多。建筑内部空间得到了高效利用,房子内部不断变化位置和走向的楼梯间,流畅地串联了各个楼层的功能空间,并疏导来自顶部和侧向的自然光,让前来参观的邻里好友充满好奇。




面对新的技术,尤其是突如其来的优势性工业化产品,乡土建造中与个体密切相关的传统技艺,往往会失去自信。该住宅建筑围墙和景观中大量使用的“砌块”试图重新建立一种技术和技艺的关联,乡村常见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在一般语境下是廉价的建筑材料,但经过建筑师和工匠们重新配置,其砌筑组合与空间的表现力并不逊色于砖石。

(来源:美国室内设计)

责任编辑:黄栩盈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