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45个家居冷知识,那些你从未关注过的细节

优居视界 2018-05-15 00:01:00

看看自己的房间,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答案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过变化——看到自己,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在房子上花费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本周推荐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如果房子会说话——一部家的秘密历史》,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及电视节目主持人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她另外一个身份是历史皇家宫殿基金会的总馆长,就是管一切属于英女王的皇室宫殿,比如下面几个

2.jpg

▲ 汉普顿宫

3.jpg

肯辛顿宫

就像之前走红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兼段子手)单霁翔一样,作者也是一位十分风趣的女士。全书四个部分共45章,探索了卧室、浴室、客厅、厨房每一个功能区的有趣历史。最好玩的是当中的冷知识,从共享睡眠到澡堂社交,从屎尿屁的历史到下水道的奇迹,仆人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样的,女性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厨房的……

没有隐私的卧室

很难想象,卧室这个在今天意味着隐私的地方其实很久之前是个社交场所。

对于中世纪时期的人来说,卧室只是一个用来生活的空间,这个空间恰好也可以用来起居、日常活动和睡觉,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人,甚至很多不认识的人到了晚上睡在一整个公共空间里的现象。

这种共享睡眠是日常,并且是没有性别区分的,隐私在当时还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概念。

甚至连非常讲究的大户人家接待客人都在卧室里,这对于客人来说是最高礼遇。比如国王在接见皇宫贵族时,就在卧室完成,并且当众梳洗打扮。

4.jpg

▲ 正在梳洗的国王,图源:《如果房子会说话》

在当时的民众,如果你愿意排队并且穿着符合礼仪的话,是可以像我们今天观赏大熊猫一样,去观看国王的起居的。

隐私,在今天看来是家庭功能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当时只会在阅读、祈祷、沉思的时候才会考虑到,和睡眠、性爱都无关。当时用于祈祷阅读的密室(closet),一部分演变成华美富丽的私人陈列室(cabinet),就是后来英国政治制度中“内阁”一词的前身。

被驱逐的厨房

提到温馨的家,应该很多人会想到烟火气的厨房,并且从装修预算来看,厨房绝对在一个家中占有核心地位。但是在历史上,厨房却被驱逐出家门,搬到远离住所的单独小房子或者地下室,又逆袭回归,并且成为了家里最重要的地方。

厨房的历史背后是阶层地位的象征、是性别战争、也是科技的进步。

5.jpg

▲ Lucy Worsley本人,图源:bbc

和烹饪这件事情直接相关的就是火,但对于火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安全、照明和保暖,烹饪只是附加功能。

对于中世纪的农舍来说,厨房就是唯一的房间,越靠近火堆的地方越是核心区。不过在大户人家情况完全不同。

出于对火灾的恐惧,厨房都是在远离主屋的地方设置,主屋里的壁炉虽然同样有火,但比起厨房的用火来说容易控制得多。尤其是在汉普顿宫,为皇室备餐是一个冗杂的过程,直接导致厨房演变成了一个小镇围绕在宫廷四周。

这类似于超级城市和周边卫星城的关系,举个例子,把上海当作汉普顿宫,那么整个长三角就是厨房,苏州是面包坊,杭州是生鲜储存区,浙江是煮沸室……

加上当时的保鲜技术限制和卫生条件不讲究,厨房的恶臭也许仅次于厕所,并且完善严谨的仆人制度保证了主人们并不需要亲自下厨房,所以一直在远离主屋的位置,从来没有走进过家庭,直到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得益于天然气、电替代了烧火,冰箱的发明和使用,加上仆人制度的没落,厨房才终于回归了家庭。

诸如此类有趣的历史和家居冷知识,在书里还有很多,另外这本书同时也是BBC的一档节目——If Walls Could Talk,在Youtube能看到。

6.jpg

▲ BBC FOUR的一档节目,图源:bbc

最后送上一句Lucy在片头说的话作为结尾吧,Our home is a reflection of ourselves,they tell so much about who we are and how we live.

文章来源:住范儿(微信公众号zhu-faner)

责任编辑:沈正珍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