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温暖的寂静|卢志荣 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缄默

优居视界 2017-11-14 14:33:18

他的作品彷佛用沉默向我们说话,彷佛它们早已存在,或将存在于未来。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823.jpg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343.jpg

初闻《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缄默》,总觉必然会有几分融天地为一室、藏万物于一隅的豪情,精妙处巧思张扬,细节处恰如其分。又经历了朋友圈众多设计师、媒体人的刷屏,心中,更不免多了许多期待,适逢下午,忙里空闲,几人便兴冲冲的直奔卢志荣的展览而去。

展览空间不算太大,几处四方之所,藏于商场一隅,倘若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很可能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也是,以卢老师的设计,倘若是不解其意,不通其史,贸然闯入,必然是不得要领的,往往只能观其形,难解其意。观展的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穿游其间,整个空间显得静谧而祥和,柔和的暖黄的浅色灯光,安心定神的音乐,很难想像,这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的设计师的展览,却又让人觉得,似乎就应该是这样的。

tcmime.4241.4574.4790.jpg

111.png

入口处,设一长廊,悬有卢志荣二十多年前的画作,画作源于许多年前卢志荣的梦。梦中的家具和设计,可以不遵循设计逻辑,甚至背离力学原理,与当下甚至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建筑均有不同,这些梦中的设计,被卢志荣记录下来,成为其设计灵感的来源。卢志荣常说,自己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恰恰是因为将这些随处可见的灵感即时的记录下来。

tcmime.4982.5315.5531.jpg

事实上,不止是记录,卢志荣将画作中的一些物件用雕塑艺术的手法具象化,置放在展厅一层的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小黑屋”里。这样的“小黑屋”里,卢志荣的两件作品被安安静静的摆放着,仅有一束光斜斜地射进来。如果不是恰好碰到前来的讲解员,几乎要被我们错过。

微信图片_20171114164301.jpg

讲解员是临时客串的达美的工作人员,带领与达美有合作的附近设计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遗憾错过卢志荣老师亲自讲解的我们尾随其后。临了,我们问其中一位小姑娘对于卢志荣设计作品的看法,她的回答是:“简约,但功能丰富。”

合一

微信图片_20171114163449.jpg

卢氏的合一,既是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合一,也是不同设计领域的合一。卢氏的精致作品已自成一格,当中的建筑、景观、室内、家具和物品浑 然一体,均出自他手笔。也许除了Glenn Murcutt 这位建筑师外,没有多少如此成熟的建筑师能够本着这种独处的创作精神,并满足于为了更能掌控作品发展到成型的每一个过程细节,都是处于孤身奋战、废寝忘餐的不断琢磨中。

微信图片_20171114161902.jpg

展厅一楼的另一个空间,双层玻璃中间被填充了金属网,化桌为湖,倒映山水,桌上的物件恰似形态各异的楼船、扁舟,倒映在湖水中,相映成趣。桌面正上方的灯并不需要电线,是科技与设计的结合,寓意为太阳。整个设计,即是巧思构建的微观世界,也是宏观世界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171114162026.jpg

“至于设计,如果要我现实一些去下定义的话,就是清除任何妥协痕迹的能力。设计并不只为了维护一个构思,而是让它自由自在地与实现的过程互动,从而演变和达至更深层次的意义与更丰富的展现。解难与调整细节的过程错综复杂,当中无法避免的挑战就是如何使所有元素都编排得恰到好处,包括每种几何、尺寸、比例、颜色、物料、材质、椅子、柜子、壁炉、木材的纹理及其对光的反射、强调的重点、每棵树及其叶子的特色、每片树荫、每道必须面对的障碍、保存的元素与不能 忽视的界限,使它们的参差能在一个整体的建筑呈现中消融、不着痕迹地融合为一。”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402.jpg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406.jpg

永恒

“永恒"一直是卢氏醉心的主题,也在他睿智、连贯和细致的作品中获得充份的阐释。在杂志《IDENTITY》最近的访问中,卢氏回忆他面对时间之残酷的看法:“ 耐用是永恒的一个微小的先决条件,但单纯耐用不等同永恒。永恒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完美交融的场域。

进入永恒并没有明确的公式,但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研究和观察去培养出触觉,并且体会设 计从不只为了追求差异或色彩,从而达至永恒。回顾自己二十多年前的设计,可见它们并非一时的流行,而是继续受到追捧,彷佛会永远紧贴我们的生活和时代,而且很可能会比我活得更长久。这或许就是达至永恒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171114170854.jpg

13.jpg

对于卢氏作品永恒的特质,耶鲁大学建筑学系丹尼尔• 塞雷尔教授(Daniel Sherer)有以下的见解:“ 卢志荣设计的桌子、椅子、书柜、床、边柜等等,结合了甚少在设计世界中相汇的两个基本方向:精准的精神和物件的诗意。在这一点上,虽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但他设计的家具就如他的雕塑般细致精湛,能减慢感知、影响我们存在的节奏,同时引起共鸣。正因如此,他每件作品都历经严格的构想过程,却又蕴含内敛的抒情风格。”

16.jpg

诗意

听得见的旋律甜美,听不见的旋律更是甜上加甜, 美上加美。

——济慈

tcmime.10175.10508.10723.jpg

透过一系列新颖的文房器物,卢氏希望与大家分享他在探索旅途上的点点成果,当中包括含义万千的墨砚、充满诗意的水景和花器、谜一般的倒流香座、手工精湛的墨锭、砚滴、纸镇、毛笔、笔 座、笔洗等组合。他以古人之情怀演绎成当代之感悟,又以当代的形式传承着古物之神韵,重新思 考文房器物与当今生活的关联,作品散发着一种含蓄而优雅的历史韵味,以诗的形式向我们阐述一 种不可言喻的灵气、凝聚于方圆之间的情愫。

tcmime.10915.11248.11465.jpg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350.jpg

微信图片_20171114164843.jpg

卢氏的「端溪观石」系列,对砚台的一般用途和理解赋予多元的诠释及耐人寻味的意境,重现端砚固有的朴实和简洁的内涵。他的「石上生花」花器系列,亦让每个砚石花器在这植物王国里酝酿着无限的可能,开启了传统盆栽造景艺术新的理念,传达了自己的理想及对万物的感悟,探究能否创造出一种比大自然更美的美。

tcmime.3501.3834.4049.jpg

25.png

23.jpg

唯有诗歌方能与这种作品的地位与美丽匹配,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标准。诗歌当中,又以抒情文体为特能潜入及消除事物、关系与事件、人们的行动、冲突、欲望和他们最基本的感受,抛除人类生存中庸俗的需求和实用价值所带来的压力,拒绝让文学被这样的要求牵制。重点是从每天的纷纷扰扰中重新发掘值得研究的美好事情。

微信图片_20171114170847.jpg

微信图片_20171114163158.jpg

空间的静谧与祥和,不期而遇的惊喜,是我们的观展过程中印象尤为深刻的地方。观赏卢志荣的展览,宛如是一场新奇的探索之旅,总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些不同之处,不是刻意营造,更多的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转动的储物柜,床头柜的灯光设计,精巧的桌椅,看似简洁的背后,凝结着设计者的匠心和对尺度的精准把握,还有不变的“顽童”之心和对于设计的孜孜以求。

后记:卢志荣与黑川雅之

每每提到卢志荣,总是忍不住和另外一位日本的设计师黑川雅之进行比较,同样是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同样在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甚至设计风格也有几分相似的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际遇。出身于建筑世家的黑川雅之,自幼接受良好的设计教育,在设计的道路上一路凯歌。相比之下,卢志荣经历美洲求学,又远赴欧洲,虽几经转折,却也终究成就了自己,由此可见,在设计走向深度的过程中,并不只有唯一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171114171834.jpg

无论是卢志荣还是黑川雅之,两位设计大师不约而同的从古老的东方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之中。无论是黑川雅关于“生死”的哲学、“天地人”的思想、还是对“物”的理解,亦或卢志荣的“无用之用”、“诗意”等等,或多或少的有东方文化的影子。不同的是,相比于黑川雅之的设计主张,卢志荣的设计中,少了一些理性,多了几分感性。也许,我们可以从最近一次采访中,卢志荣的一段回答中感受到这种感性:“任何的一种创作包括设计都是爱的一种形式……就像文学……你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表达了你自己的思想,这不单纯是一个写的动作,而是通过写,传达了你对爱的一种思想和想法。”

微信图片_20171114164840.jpg

关于展览

展览名称: 卢志荣 “合一”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缄默
展览地点: 达美艺术中心三层 Gallery 2 号馆 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7号展览

时间: 2017 年 9 月 29 日至11 月 29 日(每天10 点到 6 点)

关于卢志荣

26.jpg

 Chi Wing Lo 卢志荣

建筑师 设计师 雕塑家 DIMENSIONE CHI WING LO Italia 及 1ness“一方”品牌创办人

2015“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得奖人,卢志荣的丰富创作涵盖了建筑、雕塑、室内与家具设计等领域,他一直以对理念的净化、诗意的诠释、细节的关注,备受意大利及国际设计界推崇。
卢志荣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他的建筑和设计的雕塑,他的艺术个展:《卢志荣- 物的灵与光》、《卢志荣- 奇幻旅程》、《卢志荣- 文明愿景》、《卢志荣- 建隆一零五五年》和最近的《卢志荣- 文房新语》先后在意大利及亚洲地区当代画廊展出,作品被国际收藏家垂青。
卢志荣创办的 DIMENSIONE CHI WING LO 是在他密切监督下于意大利生产的家具品牌。 他活跃于意大利设计领域二十多年;2004-2006年,他曾任意大利著名家具名牌 GIORGETTI 艺术总监。 2006年,他成为赴俄罗斯推广意大利设计精髓的意大利设计代表团成员。他作品中的永恒性特征得到了国际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至今,他许多早期的作品依然备受追捧爱戴。
卢志荣的创作,以他的“以诗为用 以用为诗”中心思想,融会古今智能与感悟,重申永恒、简洁和本质之道。他让我们分享他那些受独特材质和技术启发的作品,他的创作是对造物艺术的洞察、显露着他在现行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捕捉未发掘的潜能,令此足以开辟新的天地与想法。卢氏抱着恭顺和同理心重新审视制作和工艺,期盼这些工艺免于跌入被遗忘的牢笼;反之,使它们更接近这个时代的需求与精神。尽管面对现存的局限,他希望透过新的解读,可以向前推进更多的提案;卢志荣期望他的建筑、雕塑、室内、家具等作品能于当下的居住语境中,深深充盈着人们的心灵空间,让大家重新体验生命与生活的健康本质。
2007年,卢志荣获香港设计中心邀请,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献上设计作品《没弦乐》。同年,香港电视台广播了他的经历与作品的纪录片《志在设计》。2009年,他曾担任俄罗斯圣彼得堡设计双年展评委会主席,并以作品《塔之家》获Mies van der Rohe 建筑奖提名。 2010年,在广东佛山,他组织和主持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国际设计研讨会,发起了《中国需要原创设计》的主题会议。
卢志荣在香港长大,于1988年以最佳论文奖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他曾任教于纽约 Syracuse 大学, 是德国斯图加特的 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 成员,他还经常出席不同大学的设计论坛,并担任主讲和客座评论,他的创作领域综合了艺术、 建筑、 室内、 家具等设计,他的作品遍及米兰、雅典、伦敦、伊斯坦布尔、雅尔塔、迪拜、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

责任编辑:闫虹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