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
全国

精编|果荔 :标准解读《电器电子产品有毒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优居视界 2017-12-20 10:29:00

12月18日,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空气净化设备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万全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空气净化行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交流大会在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召开。国家工信部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高工果荔现场标准解读《电器电子产品有毒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3.果荔_副本.jpg

果荔】现场实录:我今天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办法》的内容及支撑标准。二是《管理办法》配套政策研究及最新进展。三是结合这么多年的经验分享一下企业应对的策略。

首先我介绍一下《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我想做个小调查。在座的企业有没有谁已经了解了这部部门规章,能举一下手吗?这部规章是去年7月1号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是由八个部委共同签署的,代替的是2006年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的实施日期是以生产日期为准,适用范围是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电器电子产品和它的配套产品,不包括在港澳台地区销售的。如果是港澳台地区生产,但是在大陆销售的,也要受《管理办法》的管辖。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整个这部部门规章一共分为四章,其中比较核心的是在第二章,这里面介绍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是要从源头抓起,投放到市场的产品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如果是当有一部分产品进入到达标管理目录的产品,不但要做标识要求,还要满足限量要求。并且要按照一定的合规评定制度进行管理。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这十大类产品。其中我们今天的空净行业就应该属于家用电器电子设备。

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如果咱们生产的空净产品是仅用于汽车、飞机、轮船这些运输工具的话,那么它就不在《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内。

下面我说一下《管理办法》的核心要求。首先是有害物质的限制种类,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害物质限制种类是铅、汞、镉、六价铬和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

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进口者要按照标识要求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投放市场的电器电子产品里面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标识,并且要标明里面的有害物质含有的含量,这个含量是指的定性的含量,就是有超出限量要求还是低于限量要求,并且要标明它所在的部位。这个支撑标准是我们标准工作组制定的SJ/T11364。这是强制执行的,请各位关注。

标识要求的标准。核心要求是如果产品中不含有有害物质,就应该标识是循环的标识,里面有一个e的标识。如果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就要标一个循环里面带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环保使用期限,是这个《管理办法》里面提到的新概念。其中“含有”或者“不含”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含有”是指有害物质的含量超出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这也是我们工作组做的,是GB/T26572。

有害物质含量表要放在产品说明里,如果您的产品里面含有有害物质,您在产品说明里面不但要有标识,还要有产品说明,产品说明里面有部件名称、六类有害物质,下面还有比较固定的说明。

我举一个手机的例子。部件名称,就把手机主要部件列出来,比如外壳里面的铅汞镉分别是多少。如果超出了限量要求,就划一个X,如果满足了限量要求,就打一个圈。

欧盟有一些豁免,所谓豁免就是由于技术或者经济上的原因。全球80%甚至更多的企业达不到限量要求,那就叫做豁免。我们国家目前没有限量要求,所以在这里为了体现你产品的先进性,可以在这里说明一下。比如说因为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某些有害物质应用无法满足限量要求,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属于豁免的。

表格在标注的时候也有一些规定,比如字体大小不应该小于多少,否则就没办法看到。当时我记得我们是在标准宣贯的时候,有一些企业说,因为我是外资的,我用英文行不行?咱们这个表格至少是要有中文的。

刚才提到了环保使用期限,我们也做了标准。严格说不是标准,而是一个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通则》。给出了企业如何确定产品环保使用期限的规定。这是企业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自己来确定的。在这个指导性文件里提出了三个方法,所谓的安全使用期限法、技术寿命法、类比法。

安全使用期限法,有一些产品是有安全使用期限的,比如燃汽热水器。空净行业不一定有。

技术寿命法,每一个产品都有设计使用寿命,如果您不知道怎么确定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的时候,可以参照这几种方法。取值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我见过最长的应该是50年。为了相对来说看着好看一点,在指导性技术文件里有一个建议,如果环保使用期限小于等于10年,可以把实际的年数标在刚才那个循环的圈里边,比如标8、9都可以,但都是整数。如果是大于10年,通常是10、15、20、25。

第三大要求就是限量要求。整个大的绿的是管理办法的全部的适用的、管辖的电器电子产品,它会根据技术的发展把其中的某些重点产品提出来,或者说不是叫重点产品,而是在经济上、技术上可以有条件满足限量要求产品,放到这个目录里,这个目录叫《达标管理目录》,是逐批次发布的。目前第一批《达标管理目录》已经基本上到了收官阶段了。进入到《达标管理目录》的产品就要满足限量要求。在满足标识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限量要求。这下面是一些制定《达标管理目录》的原则。

下面我说一下《管理办法》分两步走的工作思路。

2007年3月1日第一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时候迈出了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量使用工作的第一步,投放市场的产品只要满足标识要求就可以了,没有限量要求。2008年工信部成立以后,工信部启动了《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2016年1月6日,新的《管理办法》发布,7月1日正式实施。现在制定的第一批《达标管理目录》发布以后,这就意味着我国电器电子产品限制使用已经踏出了第二步。

《达标管理目录》有一个过渡期,过了过渡期以后《段表管理目录》会正式实施。从《达标管理目录》的实施日期开始,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在这个目录里的产品,就必须满足限量要求加上标识要求,这是强制性的规定。

我简单介绍一下最新动态。

现在工信部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减少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也是一项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去年8月份,工信部启动了第一批《达标管理目录》的调研和研究工作。2017年12月13日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征求意见、报批、各部委评审,2017年12月13日,第一批《达标管理目录》已经通过了WTO/TBT通报程序,现在正在答复阶段。第一批目录里一共12类产品,主要是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所以咱们空净产品作为用量比较大的家电产品,应该关注这部法规。

首先,企业要是产品符合《管理办法》的要求,就要开展有害物质的风险管控,风险管控包括几个步骤。首先要识别哪些环节会存在有害物质风险。然后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应对措施。风险控制是贯穿于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从产品的设计策划,到最后的投放市场,整个这个过程都存在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首先在产品设计阶段,由于产品性能、功能的一些原因,可能我们的产品里面会添加一些有害物质,比如产品出于外观的考虑,会使用了彩色外壳或者电镀,有害物质的风险就会提高。比如橙红色的塑料材料会比本色材料含有有害物质的风险更高一些。镀彩锌的零部件可能会含有六价铬。使用再生材料,产品含有有害物质的含量就更高。

设计定型以后就涉及到采购,采购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材料风险,还要考虑供应商的风险。我们接过一个委托实验,是国内某大型企业的供应商,他跟我们说,我的客户要我提供满足无铅产品的声明和检测报告,测一测铅的含量是不是超标。我们也很奇怪,为什么只测铅。我们跟他确认好几次,说没问题。结果我们看了一下内部的企业标准,他们的企业标准对于无铅产品的定义是满足欧盟的法规的。他们的法规是五种,咱们的法规是六种。如果碰到这样的供应商,就把你坑了。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一系列培训,让他知道法规的要求是什么,你对他的要求又是什么。另外还要看有害物质管控体系,比如它的管控体系是不是系统化的,研发能力和供应控制水平怎么样。他对于他的供应商是怎么样管理的,以及跟他以往的一些合作经验,这都是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的一些内容。

如果咱们企业有工艺过程的话,引入有害物质的风险可能更多。比如说工艺过程中因为化学反应出现的一些新生的物质,可能造成有害物质超出限量要求。还有生产辅料和生产设备、工具,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工艺过程中的风险。

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比如存放到库房,因为有的在工艺生产阶段分两条线,因为国内目前没有限量要求,一个是满足国内要求的一条线,一个是出口欧盟一条线。是不是有明确的标识分开存放,如果混放了那又是一种污染。这就是所谓的物流风险。

比如说来料控制过程中的产品复合性监测,还有产品交付的时候环境质量的监测,可能都会涉及到检测。检测在验证的时候也有风险。这几个环节都要注意。企业有良好的质量管控和环境管控的话,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的概率。

现在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风险评估的方法,有矩阵法,有计算公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矩阵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假设矩阵的横坐标是供应商风险,纵坐标是来料风险。我们评估风险的时候,尽管材料是低风险的,如果供应商是高风险的,也要关注,这也很危险。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那两个公示的方法可能相对来说复杂一点,要更细,把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个分数和权重,分数和权重累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总分,把这个总分划分一个阶段,多少分是高风险,多少分是低风险,多少分是中风险。这是业界相对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总之,对有害物质存在风险的评估,应该是综合量化的结果。

一旦确定了有害物质的风险等级,它也不是说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进行更新。同时如果工艺改革了,也要重新进行评估。还有供应商的一些有关有害物质管控体系发生了变化,也要重新评估。

评估完了产品里面的有害物质风险,就要有一些风险的应对措施。首先是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另外在采购、生产环节采用适宜的有害物质检测验证措施,比如来料检测。产品下线以后,复合性的检测、抽查,还有收集和分析供应商的一些信息,比如它的管理体系,它的研发能力,还有有害物质管控能力。建立供应商的风险管控机制,比如说它的信用评价、供应商分级等等,还有对工艺的一些调整。比如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有害物质的整体从采购进来到最后出厂得有一个完善的相关信息的追溯系统,最关键的是人员培训。

对于风险的管控措施是根据企业组织内部的质量和环境管理的目标以及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这个来制定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潞平 来源:优居视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且本文所涉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